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捷报频传,有何现实意义?

来源:新华网 2021-10-28 22:47:12
A+ A-

新华社海口10月27日电题:“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捷报频传,有何现实意义?

新华社记者罗江、王军锋

山海环抱间,金黄稻浪层层叠叠。26日,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迎来晚稻测产。“1586.86公斤!”随着双季稻亩产结果公布,在湖南双季稻亩产突破1603.9公斤九天后,海南也实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

频传的捷报表明,我国在保持杂交水稻研究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攀登新的科研高峰。去年12月,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三亚召开,成立以袁隆平为首席科学家的攻关领导小组。当时,身体已抱恙的他仍殷切叮嘱大家“落实一下”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

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回忆,今年年初,在看到三亚科研人员拍摄的早稻照片后,袁隆平表示“我很满意”“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到现场看看”。直到离世前不久,他仍关心各地试验田的水稻长势。“袁院士的遗愿实现了,我们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袁老提出的目标接连在湖南、海南实现,说明了通过技术集成创新仍然可以挖掘增产潜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袁隆平提出的水稻高产“四良配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湖南创造双季稻高产纪录离不开良种——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叁优一号”,而良法、良田、良态是良种高产的保障。

试验田实现亩产1500公斤,有何现实意义?

据袁隆平生前估算,根据我国的人均粮食消费情况,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00公斤,意味着一亩地双季产出稻米可以养活约5个人。我国人均耕地少,袁隆平曾反复强调“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高产攻关像马拉松比赛,并非每个选手都能通过终点,但突破自己就是成功。”曹兵说,各地运用不同的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方式,你追我赶向同一目标发起冲击,推动了我国杂交水稻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作为“比赛观众”的农民高度关注,不断刷新的纪录让他们看到增产空间。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丰指出,提高粮食单产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各试验示范点还要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农民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方法,集成推广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

此外,拥有热带自然气候条件的三亚攻关成功,具有独特的示范价值。由于环境气温高,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病虫害频发,三亚水稻增产面临更大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南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对晚稻生长带来不确定性。

“三亚克服困难实现双季稻高产,展示了袁院士‘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美好蓝图。”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认为,三亚与东南亚各水稻主产国纬度相近、气候相似,实现双季稻高产对相关国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袁隆平生前不仅引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突破,还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如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年增产稻谷可多养活数千万人。

在攻关双季稻高产目标之外,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还承担着杂交水稻品种筛选评价任务。科研人员种植不同品种水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选出更适宜热带气候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示范种植和推广。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