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重要的标志,气象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气象强国,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了《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12月2日,在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司长曹卫平介绍说,《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水平显著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曹卫平说,具体指标包括: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将从85.9%提升到90%,24小时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从89%提升到92%,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70公里降低到65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从38分钟提前到45分钟,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可用预报时效从7.8天延长至8.5天等。
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明确六方面发展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气象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包括: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二是促进陆海空天一体化,发展精密气象监测。重点包括:优化综合立体观测站网,发展先进观测技术装备,健全集约高效观测业务。
三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精准气象预报。重点包括:发展高水平的数值预报,完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加强预报业务智能协同。
四是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发展精细气象服务。重点包括: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强化生产发展气象服务,深化民生气象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
五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气象信息化建设。重点包括:提升气象大数据应用,建设数字气象基础设施,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六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气象治理效能。重点包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此外,《规划》还明确为气象“十四五”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开放合作和加强监督检查等内容。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和任务。气象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气象卫星体系建设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服务领域拓展到工业、农业、林业、商业、能源、水利、交通、环保、海洋、旅游等上百个行业,成功应对超强台风、暴雨洪涝、严重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由“十二五”年均约1300人下降到800人以下,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6%下降到0.3%,建成多部门共享共用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促进国家发展进步、保障改善民生、防灾减灾救灾等做出了应有贡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