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意味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此实现了零突破。
据了解,白羽肉鸡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等显著优势,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2020年,我国鸡肉总量达到1865.6万吨,白羽鸡肉占比达52.4%,年出栏50亿只。
然而,自2004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年引进祖代种鸡80-120万套用于商品肉鸡生产。种质资源受制于人,成为白羽肉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也严重威胁着国家肉鸡种业安全。
为解决我国在白羽肉鸡种质资源方面的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联合广东省佛山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农牧”),以高新技术手段,科企联合攻下了这座难关。
科企联合:敢向国际对手叫板
畜禽育种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全球白羽肉鸡品种由德国EW集团和美国Tyson公司垄断,这些跨国集团具备资本优势和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建立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
面对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身为畜牧科研国家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决心向白羽肉鸡育种工作发起挑战。2014年,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开始与新广农牧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进白羽肉鸡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企联合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牧医所育种新技术成果可以第一时间在白羽肉鸡育种中应用。如2017年牧医所自主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就率先在广明白羽肉鸡中应用,为自主白羽肉鸡育种实现零的突破做出关键技术支撑;2020年牧医所抗病育种技术专利转让新广农牧,落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股权的激励机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的先行者。另一方面,牧医所常年选派5-8名技术骨干和研究生进驻企业的育种基地工作,弥补企业科技人才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合作培养出一批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家禽种业科技人才。
科企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贯通。最终,历经多年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广明1号”和“广明2号”父母代种蛋于2019年送达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扬州)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完成生产性能测定。同年,以文杰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新广农牧为牵头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山东民和牧业和山东凤祥为主要参加单位,联合承担的白羽肉鸡国家联合攻关项目立项,新品种在山东民和和凤祥等企业完成200余万只中试试验。
基因芯片:解析生物育种密码
“广明2号”作为首批通过审定的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之一,配套系经过科学系统选育和杂交配套而成,采用了牧医所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等新技术,提高了选种准确性和遗传进展。该配套系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达到2.80kg,料重比1.65以下,胸肌率达到24%,生长速度快、料重比低,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同时料重比和肉品质方面相比较国际品种具有优势。于2021年10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农09新品种证字第94号),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明2号”培育过程中,牧医所将首创的基于“京芯一号”育种芯片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第一时间应用到了白羽肉鸡育种中,显著加快了种鸡的饲料报酬、产肉率和繁殖性能的育种进展,新广农牧成为国内首家应用此前沿技术的种鸡企业。此外,包括B超活体测定胸肌重、X光机测定腿骨强健度、智能便携产蛋扫描登记等新表型发掘和表型精准测定技术;包括血清指标活体预测木质肉、H/L指标量化评估抗病性等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技术;及可实现自动表型收集和整理、系谱整理和育种值评估的育种数据管理云平台的应用,都极大提高了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先后育成了 6 个专门化白羽快大型肉鸡品系,由此筛成功选出了两个优秀配套系组合。
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批启动7个畜禽良种国家联合攻关项目之一就包括白羽肉鸡两个项目(新广农牧牵头其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白羽肉鸡育种列入十大重大使命与“十四五”重点任务清单,在农科科技创新工程中设立“白羽肉鸡育种”重大科研任务,在技术研发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支持,对白羽肉鸡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正是在技术主导,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群策群力下,最终白羽肉鸡选育取得了突破。接下来,“广明2号”将与进口品种正面交锋,经受市场的考验。(记者 宋雅娟 张蕃)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