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21年,同一名老师,不同的上课时间和地点。
航天员王亚平时隔八年再次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太空授课。
这一次王老师的助教是航天员翟志刚和叶光富
这一次授课和八年前有什么不同呢?
教室更大了
与8年前相比,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
2013年,第一次太空授课
比起8年前,首次在天宫一号上课,这次王老师上课的“教室”天和核心舱明显大了很多。
天和核心舱的全长16.6米,重约22.5吨,它的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
王亚平介绍自己的床铺,床头还贴着家人的相片
未来,天和核心舱还将于问天实验舱以及梦天实验舱对接,组建成总重约60吨的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型。
效果模拟图
授课内容更丰富
8年前的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在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给孩子们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课上,王老师演示了质量测试、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与水球等实验。
重逢满心欢,颜如多年前
镜头前的王老师和八年前一样,依旧面带笑容以极其专业的、幽默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惊奇”的一幕幕。
没想到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还能锻炼手臂肌肉,一机多用。
在地球上轻轻松松就能转身的动作,没想到航天员们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中做起来十分的困难。
这次,王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课程内容还增添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等新环节。
浮力消失实验
水球光学实验
泡腾片实验
信号更通畅
另外,太空授课能够顺利开讲也少不了信号的通畅。
为了保证上课的视频不卡顿,清晰,卫星中的卫星——“天链”中继卫星此时就凸显出它的本领。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顺利进入太空,虽然他能数次与地面进行通话,但每次都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
受地球曲率遮挡和视线视场影响,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航天器只有在飞临控制中心或地面测控站附近时,才能取得双向联系。
2008年,2011年,2012年,随着天链一号01、02、03颗卫星发射升空,组网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航天器具备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国家。
今天,只要当航天器到达天链卫星预定地点时,就能与天链卫星完成双向捕获。
此时,“天链”中继卫星、空间站、地面测控站相互配合,孩子们就能在教室里实时看到更清晰,更流畅的视频画面。
航天员们在舱内穿梭、忙碌的场景也一览无余。
这是天链卫星对飞船超过30000公里距离的陪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课程背后实际上是整个团队的精心准备和设计。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航天员们要利用太空的失重环境去展现天地之间有差别的内容为主,并且以孩子们最直观的、最易感知的呈现方式展现出来。
授课内容选好了,但是上课用不用教具,用多大的教具,教具重不重,这些又成为需要考量的因素。因为,太空授课的教具需要通过天舟货运飞船或随神舟飞船送上空间站。
每一个携带上空的物资都需要精打细算,一个是运输成本高,另一个是本身航天员的生活消耗品、科研用品也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教具能经历超重和剧烈振动的恶劣环境。
总之,这堂课上得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国家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在太空授课呢?
太空授课的意义是什么
上世纪80年代,原本有望成为第一位太空教师的麦考利夫,她随着挑战者号失事而牺牲。
直到2007年,芭芭拉·摩根才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
左:麦考利夫 右:芭芭拉 摩根
和美国开展的太空授课相比,王老师的太空授课不仅单次时间更长,难度也更高。我国的航天员们不仅介绍和展示了太空生活,而且还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更具科技和知识含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二位成功的“太空教师”。
八年,时间匆匆而过,女航天员王亚平再次化身教师,站在400公里的最高讲台给孩子们开讲。
她的每一句、每一个展示,空间站的每一处设施.....这些就像希望的种子一样,把航天梦撒播到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心中。
这些生动的科学演示,背后的科学原理,先进的太空舱......都会激发起无数孩子对宇宙探索、对航天、对天文、物理、数学等方面的兴趣。
2013年“太空班”学生写给王亚平老师的信件,纷纷表示8年前的太空授课给他们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当年的小孩,有的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航天人。
这不仅对中国航天的人才梯队建设非常重要,对推动国家在工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结
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依旧激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看似小小的太空授课,背后蕴含着整个国家实力的强大。
美国太空军副司令大卫汤普森将军在里根国防论坛上说:
中国在太空能力方面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两倍”。
谁能为未来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我们需要培养国家的下一代,从小就让他们树立胸怀家国、计利天下的眼界和胸怀,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更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
正是因为一代代航天人的付出和努力,才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越,才实现了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