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记者12月15日从北京市海淀区“两会”上获悉,一年来,海淀区抓住冬奥会筹办契机,坚持把服务保障工作与构建高品质宜居城市同谋划同推进,统筹抓好环境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
据海淀区城管委主任赵寒介绍,海淀区坚持以冬奥保障为契机,让城市环境品质真正“靓”起来。全区现有454条背街小巷,已有366条完成“深度美颜”,其中,今年刚刚完成整治的五塔寺路入选2021年度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剩余88条将列入2022年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
通过错时共享、挖潜建设、道路停车等多种措施,全面缓解停车难题。全区累计协调错时共享停车场111个,可提供车位6786个;停车设施供给稳步增长,今年挖潜停车位5901个;184条道路纳入电子收费管理,共计停车位1.9万余个。
当前,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来,海淀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完善垃圾收运处管理体系、推进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强化分类知识宣传、开展执法监督,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厨余垃圾总量16万余吨,同比增长101%。其他垃圾总量58万吨,同比减少8%。共计116个小区、6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活垃圾示范小区、村”,33个党政机关单位纳入该区第一批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与此同时,海淀区注重科技赋能,突出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以智慧交通为例,海淀创新利用智慧交通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打造中关村西区智慧交通示范区,逐步形成“基于西区,辐射全区”的良好效应。为规范景区周边交通秩序,依托科技创新,以香山景区为试点,采取“停车预约”等措施推进景区管理系统建设。依托“智慧海淀”,在45条新改扩建道路安装交通科技设施,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以垃圾全流程管理为例,依托“城市大脑”,搭建“一网一库四平台”体系架构,打造海淀区垃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平台。包括:垃圾分类信息感知网、专题数据库及物联网服务平台、三级监管平台、社会单位信息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实现全品类、全主体、全过程覆盖“闭合链条”。在“分类”环节,开发上线“嗨爱分类”小程序、APP移动端应用,宣传、引导、鼓励一体化服务应用,对垃圾分类进行分类宣传、智能识别,建立积分激励制度。在“投放”环节,依托AI视频分析算法库,通过在桶站投放端加装视频监控和边缘计算设备,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实时提示,实现垃圾投放的自动监控预警和无人值守。在“收集”环节,依托物联传感技术和RFID射频技术,实现垃圾桶一桶一号、车桶一致的源头精准称重和垃圾流向的双向追溯模式。在“运输”环节,通过车载定位、车机屏等装置,实现对车辆运行轨迹、收运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实现状态可视化监控。在“处理”环节,对垃圾进场量、处理量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根据处理能力科学指挥调度。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