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有着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之所以要加“曾经”这两个字,是因为如今的长江的渔业资源大不如前,甚至有专家警告称,如果再不保护4大家鱼基因库,中国人将无鱼可吃。
长江的美丽风光
长江的“无鱼之困”
美国的卡尔博士曾在1981年提出IBI理论,简单来说这是用于指示水域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价指标。而从最近的评估结果来看,长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等级为“无鱼”,这也是6个指标等级中最差的一级。
F-IBI生物完整性等级划分及特征参考表
那么,长江的情况真的有那么糟糕了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1954年,长江干流每年的捕捞量可达42.7万吨,如今随着捕鱼技术的更迭换代,这个数据本应该有进一步的增长,但却已经下降至不足10万吨。
如果只说这个数据,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国每年水产品总量为6000万吨,长江干流的捕捞量不足0.15%。当然,长江的无鱼之困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长江捕捞鱼
2012年,被誉为长江生态活化石的江豚种群数量仅剩1040,这个数字令许多学者感到震惊,因为在2006年的时候,江豚数量还有1800头。而当时,我们就已经在有意识地保护江豚。也就是说,我们对江豚的保护力度远不及对其造成的破坏程度大。
事实上,抛开这些数字,去了解长江沿岸渔民的感触也会知道,如今的长江渔业资源和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完全不同。很多老渔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很容易就打捞到三四十斤(单条)的鱼,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打捞到重达100多斤的鱼,但这种盛况早已不复存在了。
长江江豚
长江本来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424种鱼类,其中有170种为长江特有。但如今,不少鱼类已经濒临灭绝。而“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繁殖速度也远不如前,数量远不及上世纪60年代。
长江“无鱼之困”的原因
如果仔细了解过长江落得如此困境的原因,就会发现最大的原因是“竭泽而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沿岸的渔民流行用电网捕鱼,这种方法会流行的原因很简单----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捕鱼模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要有设备,渔民所到之处,水里的任何生物都难以存活。
电网捕鱼
但是对环境的破坏极为可怕,因为渔民不可能把所有电网里的鱼都带走,那些没被带走的鱼尸体腐烂,会破坏水质。此外,就算是由于侥幸没死,也会因为电击遭到重创,无法继续繁殖。而且,如果操作不当,渔民自己也会遭遇危险。尽管电网这么危险,可在上世纪80年代起,长江沿岸的渔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网设备。
除了电捕鱼之外,有专家在调研期间发现还有很多渔民热衷于“迷魂阵”,简单来说就是渔民将网眼极小的渔网布在水下,所以即便鱼类用尽力气也无法逃脱,“赶尽杀绝”是大忌,因为幼鱼都无法存活,又何谈能够正常繁衍。
迷魂阵
尽管这些捕鱼方式被严厉禁止,但是这种情况却屡禁不止,虽然很多渔民是迫于经济条件的压力不得为之,可这种做法的确是后患无穷。当然,除了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的破坏之外,周围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鱼类数量慢慢减少的原因之一。
长江沿岸的工业极为发达,仅是在2015年,长江经济带中的化工企业数量就有12158家,占全国46%,这些企业也创造出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可他们所排放的废水量也相当客观,这对长江水体的破坏很严重。
人工养殖鱼
再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大量的水利工程。虽然这些工程的实施为许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我们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会尽量考虑不破坏当地环境,但有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水坝的修建势必会对水流环境造成影响,进而致使一些鱼类的栖息地减少,这就会导致鱼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10年禁渔期的重要性
顾虑到长江当前的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所以专家一直在呼吁要展开10年禁渔期,而这种说法也确实不是危言耸听。首先来讲,如果长江中的鱼会越来越少,这一定会对我们的餐桌造成影响。
人工养殖鱼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人工养殖的方式,但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鱼类的基因会发生退化,所以养殖过程中得加入野生的鱼卵,而“4大家鱼”就是不可缺少的基因库。如果再不保护这些鱼类基因库,我们可能面临无鱼可吃的困境。
而如今,在专家的努力下,“十年禁渔”工作已在有序开展,这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渔业资源较之前相比丰富了许多。这也让人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即便禁渔期有利于恢复长江的生态环境,但真的要坚持10年那么久吗?
人工养殖鱼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10年禁渔期”的想法是在06年提出来的,而之所以会设定10年这个期限,是因为4大家鱼需要4年才能性成熟,而我们至少要耐心等待这些鱼类有2~3个世代繁衍,才能让他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增加。所以,10年这个时间是综合生态环境和渔民生存需求所给出来的合理时间,不能打折扣,不然可能会前功尽弃。
当然,在10年禁渔期的同时,我们也在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推行污染减排措施,拆除老旧堤坝等等,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结语
其实长江的遭遇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在遇到人类干扰的时候更是很容易遭到破坏。
长江10年禁鱼令
但越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这样也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希望长江能摆脱“无鱼”之困,重现鸢飞鱼跃的美好画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