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孟姝轶
记者12月27日从东北林业大学获悉,该校姜广顺教授团队21日在国际期刊《动物保护》在线发表题为《东北虎种群的近交状态及保护意义》研究成果。该成果表明,虽然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迅速增长,但并未摆脱小种群近交威胁的困境。
野生动物的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出现较低的生存适应能力,会影响种群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因此,小种群近交威胁一直是濒危动物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姜广顺教授介绍,东北虎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濒危猫科动物之一。20世纪末我国野生东北虎仅分布十余只,几乎绝灭,是我国最代表性的极小种群濒危物种。我国高度重视东北虎的保护,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地等保护措施的持续推进实施,近5年监测到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中至少有20只以上的野生东北虎幼崽,其中老爷岭区域中存在的繁殖种群年平均增长率已达1.51,增长势头喜人。然而,研究发现,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的迅速增长并未使其摆脱小种群近交威胁的困境。
为探索东北虎小种群发展的限制因素,姜广顺教授团队一直探索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是否存在近亲繁殖,以及近交是否对东北虎免疫基因多态性、寄生虫载荷量以及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等科学问题,评估近亲繁殖对东北虎种群健康的影响。
该研究历时5年,共采集到野生东北虎粪便遗传样本150份,运用多种分子遗传标记和测序技术研究了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的近交水平、MHC多态性、寄生虫感染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同时探究了近交对这些性状的定量化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现已呈现中等近交水平;个体近亲繁殖水平与感染猫弓首蛔虫载荷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近亲繁殖导致宿主体内致病菌种类和数量增加。
(a) 基于完全聚类方法显示野生东北虎近交组与非近交组间在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的比较;(b) 使用LEfSe分析生成的分支图以显示近交组和非近交组之间在七个分类群上的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野生东北虎小种群近亲繁殖压力的证据,并表明近亲繁殖会对野生虎种群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建议尽快开展遗传拯救行动,即通过建立走廊连通其他栖息地斑块的野生虎个体或通过野化幼崽重引入野外,来改善野生虎小种群的遗传现状以减轻近亲繁殖的威胁。
(课题组供图)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