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在孩子面前吵架是父母最大的恶?心理学家让你别那么紧张_马克·卡明斯_伤害_家庭

来源:搜狐号 2022-01-14 22:30:50
A+ A-

自从当了爸妈,好像吵架就变成了一件上纲上线的事情,不再是“意见不合”的化身,而变成了“伤害孩子”的武器。

情绪上来了吵一架,事后又追悔莫及,脑海中一万个声音飘过,有育儿专家的声音,有身边亲戚朋友的指责,还有内心对自己的责问:

“千万不要当孩子面吵架,即使他很小。” “争吵的时候,有想过孩子吗?” “吵架最对不起的是孩子。” ……

没有人愿意吵架,但有时候争吵就是没法避免。父母争吵,对孩子真的百害无一利吗?心理学家表示:不全是坏处,你别太紧张!

顺便说一句,关于如何在吵架中立于不败之地,果仁妈也略有研究:

科学吵架修炼指南

还有养孩子你别太急,关键在这里:

养女孩可不简单:爱要浓,心要慢!

养男孩其实很简单:眼要瞎,心要大

先关注,码上!

记得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里,宋佳扮演的南俪和佟大为扮演的夏君山可以说是一对模范父母。他们在带娃过程中,有商有量,步调一致,互相支持,互相安慰。看他们在一起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是和平的。

但就是这样一对“模范”,也根本做不到完全不吵架。比如在给女儿选择补习班这件事情上,他俩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两个人一边洗碗一边争执了起来。

他们的争执过于真实,以至于弹幕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生活的样子,夫妻都会吵架。

有人说,不吵架的夫妻才不正常。吵架本来就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或者说,争吵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烟火气。

别怕争吵,这对孩子的影响

可能没你想象得那么坏

我们有时候特别害怕吵架,怕给孩子带来坏影响。但是情绪来了有时候也控制不住,吵完了又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中……其实,大人之间的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坏。

江西卫视曾经做过关于“爸妈吵架你是什么感受”的调查,里面有一个小男孩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很好玩。因为他们吵架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我觉得他们吵完了之后,感情会越来越深刻。”

你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吵架都会伤害孩子。

研究了近30年的家庭冲突课题,和同事发表了超过百篇的有关父母争吵、沟通矛盾的心理学文章的美国圣母大学心理学家 马克·卡明斯认为:

有很多的家庭争吵和矛盾并不会伤害到孩子,反而,孩子们会在父母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受益[1]。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吵架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虽然有争吵,有意见不合,但 态度是积极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争吵是有限度的 ,不会发展成街坊邻里都隔墙知晓的程度; 不会将对方的意见全盘否定 ,争吵的过程中,对另一半有支持和妥协的行为反而是有益于家庭关系、问题解决的。 如果仅仅抱着吵赢架的目的那可就得不偿失,最后架吵赢了,却输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经历这样的吵架模式,孩子可以更好的发展社交技能和自尊,拥有更高的安全感,同时与父母建立更好的关系,在学校表现更好,心理问题更少。

所以,如果你能“正确吵架”,那就不用太因此紧张了。

吵架可以,但这么吵不行!

虽说“正确吵架”可以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但是有一些争吵方式,还是很有伤害性的!要避免。

卡明斯教授和同事合著《婚姻和家庭的冲突:获得情绪安全感》中提到了一些父母在争吵时会伤害孩子的行为[2]:

语言暴力 ——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和辱骂,只对人不对事。

还有对身边的人进行威胁,比如,对另一半:我们离婚吧;对孩子:我不要你了。大人很多时候可以理解这是一句气话,但是孩子却会当真,而且很多时候在“自我中心主义”的认知下,孩子还会将父母吵架的原因归结于自己。

家庭暴力 ——身体上的攻击(打、推),或者摔盘子摔碗。一旦动手了,伤害的就是整个家庭。

冷暴力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吵架不行,我冷战总可以吧。用冷战代替回应和沟通也是一种暴力的体现方式,无论是回避还是生闷气,另一半感受的到,孩子也能感受到。

投降——看似是让步,实则是火上浇油,最常见的一句话:“都是我的错行了吧!你还想怎么样!”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可能还会爆发更大的矛盾。

这些完全脱离情绪控制的争吵伤害性极大卡明斯教授指出,这种家庭矛盾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伤害。

在心理上,一项跟踪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时期在父母经常吵架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在初中时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3]。

在生理上,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一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研究发现,当父母争吵时,孩子在焦虑的同时,他们会经历更高的压力荷尔蒙。而压力荷尔蒙的升高会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并降低免疫反应[4]。

这样的吵架不仅仅会伤害到孩子,还会伤害到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正确吵架”该怎么吵?

来自美国伯克利的家庭治疗师认为,避免吵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争吵建议”。

1、即使在争吵,夫妻依然是“穿一条裤子”的合作关系。

如果夫妻两个人像辩论赛一样始终各持一方,但是现实生活没有裁判,最后问题依然还在原地。多倾听对方的观点、做出让步和妥协并不是吵输了,而是合作的胜利。

2、适当的共情、展现自己的同理心。

孩子有情绪,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起共情。在与孩子共情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呵护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用语言描述他们情绪,让他们知道自己被看到被理解。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夫妻。让另一半知道我们在试图在理解对方,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南俪在剖析另一半的想法

3、凡是要说出口的话,都可以再加一点善意。

不赞成、失望、恼怒——所有这些都可以添加一些善意来处理,告诉对方我们反对的意图。就像《小舍得》里,南俪反对女儿再报更多的补习班,但同时也明白丈夫处在焦虑的状态之下。所以,她换了一种反问的说法,表达自己的反对:“在焦虑的大环境下,家长不是更应该头脑清晰地保护孩子吗?”

4、争吵对事不对人,解决问题是关键。

即便争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很重要。为解决问题而争吵,千万别跑偏成“为了输出情绪而争吵”,“为了争吵而争吵”。

当看到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同时父母有能力能够去解决问题时,孩子们是会为父母,为这个家庭感到高兴的。而且,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因为即使父母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也有能力去解决这些矛盾。

当我们和伴侣默契地选择解决问题而不是暴力沟通,那有点小情绪小意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争吵和矛盾就变成了生活的调味品。

就像采访中孩子所说的,“他们吵完了之后,感情会越来越深刻。”

最后送上果仁妈的吵架指南:

科学吵架修炼指南

还有养孩子指南:

养女孩可不简单:爱要浓,心要慢!

养男孩其实很简单:眼要瞎,心要大

欢迎关注

编辑丨羚羊,沉迷科学带娃。

参考文献丨[1]Davies, P. T., & Cummings, E. M. (1994).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 adjustment: an emotional security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387.

[2]Cummings, E. M., & Davies, P. T. (2010).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 An emo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 Guilford Press.

[3]Cummings, E. M., George, M. R., McCoy, K. P., & Davies, P. T. (2012). Interparental conflict in kindergarten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security as an explanatory mechanism. Child development, 83(5), 1703-1715.

[4]Cummings, E. M., & Davies, P. T. (2002). Effects of marital conflict on children: Recent advances and emerging themes in process‐oriented research.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3(1), 31-6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