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震、滑坡、塌方等掩埋事故造成的视觉感知障碍,为救援人员对受困人员的搜索和定位造成极大阻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研发的“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在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的掩埋场景下,能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识别,协助开展应急救援,触嗅联觉识别准确率达96.9%。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自然界中,星鼻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进化出围绕在鼻孔四周的星状触手,巧妙地把触觉跟嗅觉集中在一起,帮助其捕猎或判断危险。研究团队受此启发,设计出仿星鼻鼹鼠触嗅一体智能机械手。
科研人员到一线消防救援单位实地调研,还原真实救援环境,令仿生机械手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识别。得益于灵敏度超越人类1个数量级的硅基微机电系统气体传感器,以及探测限超越人类1个数量级的压力传感器,仿生机械手“触摸”物体后,可准确获取其局部微形貌、材质硬度和整体轮廓等关键特征,掌心可同步嗅出物体“指纹”气味,进一步通过仿生触嗅联觉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实时处理,最终完成识别人体、确认部位、判断掩埋状态、移开障碍物、闭环救援等任务。
相比于此前已有的科研成果,仿生机械手仅使用七分之一数量的传感器,就实现了更理想的识别目的,触嗅联觉识别准确率达96.9%,较单一感觉提升了15%。且缩小后的传感器规模和样本量更适合复杂环境、资源有限条件下的快速反应和应用,面对在实际救援中常见的存在干扰气体或器件部分损坏等情况,该系统仍保持超过80%的良好准确率。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