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雯文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1月18日,在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冷水鱼生产关键设备引进及技术转移输出”专家验收会上,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膜科学研究院、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的多位专家对项目给出了综合评价,认为该项目积极推进甘肃渔业科技对外合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鲑鳟鱼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冷水性鱼类,近年来全球鲑鳟鱼养殖年产量超过350万吨,是世界第三大主要养殖鱼类。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就开展冷水性鲑鳟鱼养殖。“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甘肃临夏虹鳟鱼良种场、甘肃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甘肃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梁云升介绍说,冷水性鲑鳟鱼已成为我省先进适用技术产品“走出去”落地转化的重要产业。
据了解,甘肃已成为国内主要的冷水性鲑鳟鱼养殖地区,全省鲑鳟鱼养殖面积500多亩,年产量3000多吨,居于国内各养鳟省区的先进行列。“然而,近些年,在发展鲑鳟鱼养殖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项目总负责人、甘肃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娄忠玉说,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将水产养殖结构从粗犷型转化为科技型是十分必要的。
2013年,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既对渔业的对外合作提出了新任务,也为渔业的对外合作提出了新机遇。据了解,以色列工厂化鱼类养殖技术以循环水处理技术装备为核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两国境内冷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有限,生产能力较低,急需引进先进的技术支持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将与以色列开展国际渔业科技“引进来”,引进鲑鳟鱼生产中需要的先进技术理念和先进设备,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同时,开展甘肃渔业科技“走出去”,向发展中国家分享鲑鳟鱼生产经验,拓展渔业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为一带一路国家减贫脱贫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新合作,待疫情好转后,继续向巴基斯坦、尼泊尔提供鲑鳟鱼发眼卵,推广优良品种。同时,依托‘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机制和已经建立的鳟鱼联合实验室,继续开展联合研究,助力两国山区群众发展养鳟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积极探索甘肃鲑鳟鱼企业走出去,发展甘肃外向型渔业。”甘肃省水产研究所所长张艳萍表示。
(受访者供图)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