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
应对天气风险是历届冬奥会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北京冬奥会作为唯一在大陆性冬季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赛区处于复杂山地中,这对气象服务保障提出严峻考验。那么,我国气象人是如何攻坚克难,以创新气象服务助力北京冬奥会精彩举办?
1月29日,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冬奥首席气象官、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并就科技冬奥创新等相关话题作了一一解读。
自主可控,每10分钟提供一次最新预报
构建科技冬奥气象“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技术体系,实现冬奥山地赛场0—10天“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以及冬奥关键点位的0—10天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复杂山地精细化网格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
“数年攻关,冬奥气象科技实现多个‘首次’,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曲晓波介绍说,“百米级”预报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曲晓波解释,所谓的百米级是空间距离,正常来讲,我们可以把大气乃至于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一百米相当于一百米的网格。根据现在的系统,大家今后无论处于哪一个地理位置,都能在与周边不远于一百米的范围找到合适的预报点。
以前,在北京乃至于京津冀地区,空间分辨率是一公里,城区为500米。“此次通过技术人员的攻关,把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一百米。”曲晓波称,分钟级相当于每10分钟可以更新一次最近的预报。平时,我们获得的预报有半天、一天或一小时的预报。
从无到有,实现超精密复杂山地气象综合监测
寒冷、大风、干燥、降水少、温度变化大……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在大陆性冬季风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实属不易。
“我国气象部门迎难而上,加强科技攻关和观测、预报、服务等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曲晓波如是说。
监测是气象预报的第一步。赛区气象观测站是专门为冬奥气象监测建设的,与气象卫星、天气雷达以及其他多种非常规探测仪器,形成严密的“地、空、天”立体监测网,获取全面的赛区气象实况数据,为提高预报预测能力提供重要的基础观测。
曲晓波介绍说,以冬奥赛场为核心,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同时,还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共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其中延庆海陀山区的气象观测系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所在地,小海陀山是高山滑雪项目的滑降起点。
“一天变四季”“百米不同天”。这说的就是小海陀山复杂山地地形,有时山上飘着雪花,延庆城区却是晴天。
复杂山地的气象预报是国际公认难题,隔着一道山脊,气象环境就可能有很大区别。小海陀山高山滑雪赛道处于背风坡,乱流多,不规律;山顶滑降起点、山腰起跳点、山脚结束点的气温、风速差别极大。要在1至3公里长的赛道上进行百米级预报,几年前我国预报员的经验几乎是零。
织密监测网络,完善预报系统。早在2019年年底,冬奥赛区三维立体气象观测站网基本建成。今年1月1日,海陀山国家天气雷达站和河北省张家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正式业务运行,为复杂山地及超大城市监测服务再添“猛将”。
取长补短,合力保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冬奥会组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申办、筹办、测试到正赛,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气象保障服务。
“五年磨一剑”。为提升冬奥气象预报能力,我国从全国气象部门抽调骨干人员52人,组建了山地气象预报核心团队,连续5年每个冬季在赛区开展实地预报训练,全面提高团队业务水平。
如今,在北京、延庆赛区,每天17时前,预报员开展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比武”;在张家口赛区,预报员在不断进行场馆内外风速风力预报试验,为赛时精准“捕风”积累经验;国家气象中心也已组织起一支高效协作团队,随时提供专家保障。
不仅如此,中国气象局组织实施的“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FDP),来自气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企业等22家单位,在冬奥天气预报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取长补短,合力保障冬奥。
另外,还建成了支撑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气象服务的信息网络,提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相互备份的冬奥气象数据服务,实现多点灵活的现场视频会商。建设冬奥气象服务网站,满足公众观赛、出行的气象服务需求。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气象保障服务已经开始。”曲晓波表示,在正赛阶段,将针对“竞赛”“保赛”“观赛”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力争获得冬奥气象服务“金牌”。
就如何做好“后冬奥”时期气象成果应用,曲晓波表示,将积聚“奥运遗产”,从5个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一是冬奥气象“之眼”——建成山地气象三维观测系统;二是冬奥气象“之师”——培养山地气象预报技术团队;三是冬奥气象“之台”——建立山地气象服务支撑工作平台;四是冬奥气象“之技”——研究山地气象发生发展机理;五是冬奥气象“之果”——拓展山地气象服务成果应用,为冰雪经济发展,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