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潜在压力让人无法安心入睡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2-11 16:37:01
A+ A-

视觉中国供图

□ 刁雯蕙 科普时报记者 刘传书

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一有压力睡不好”。为啥有压力会“睡不好”,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立平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神经科学期刊《神经元》发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正常睡眠包括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状态。当人处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时,会表现出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等情况,大部分的梦也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1966年,美国的心理生理学家Frederick Snyder提出,快速眼动睡眠可能扮演着“哨兵功能”。该假说认为,周期性的快速眼动睡眠后常伴随着短暂的觉醒,使得动物能够检测环境中的危险。然而这一假说并未能提供证据支持。

狐狸是小鼠的天敌。在清醒状态下,狐狸尿液气味(TMT)可以迅速引起小鼠本能恐惧逃避行为。研究人员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给予小鼠TMT刺激,发现小鼠醒来的速度显著比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给予刺激要更快,而用闻起来像肉桂面包味的香气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刺激小鼠都没有这种效果。这说明快速眼动睡眠能够特异性地响应天敌刺激。

科研团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给予动物天敌气味刺激能够更快唤醒小鼠,提示快速眼动睡眠具有潜在“防御天敌”的功能。

科研团队发现神经环路中的CRH神经元不仅在维持快速眼动睡眠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天敌危险信息特别敏感。这为快速眼动睡眠可能扮演“哨兵功能”的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

“尽管本能防御天性可能是‘睡不好’的原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人类并不需要应对自然状况下的天敌。原本保守的天敌防御环路可能被应用于应对社交压力等外界刺激。同样,噩梦的发生、外界压力、不当的睡眠姿势、疾病状态等都会影响人的睡眠”。论文第一作者曾渝婷表示。

研究人员使用大鼠对小鼠进行慢性长期压力模拟实验,发现在长期压力应激下,小鼠的快速眼动睡眠结构显著改变,睡眠出现片段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胡志安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有望拓展人们对睡眠功能机制的认知,并为理解睡眠障碍的机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