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颁发纪念品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丁旭 摄
很多文章总结谷爱凌母亲谷燕的教育方法,鼓励教育、尊重孩子、全面发展……这些法则似乎大同小异,那是因为成功的教育法则都有着相似的思想逻辑。而谷爱凌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因为取得了竞技中的胜利,更是在公众面前展现了一个丰富立体、有血有肉、有说有笑、可亲可敬的真人、全人,也是符合现代人的发展观念的。
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先天基因+后天环境+偶然因素+个人努力,前三个因素几乎没有办法控制,但是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把握的。谷爱凌固然天赋异禀、生逢其时,并在优渥的家庭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但是她和她母亲积极的个人选择依然值得学习。
家长活出自我、建立合理边界
谷爱凌站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上,自己设计的战袍背后飞腾着一条龙。这个项目原本是她参与的三个项目中最不擅长的,尤其在第二跳时一度比分落后,但是她的第三跳做出该项目世界最高难度动作。谷爱凌娴熟的技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个人运气都让人惊叹,但是赛前母亲谷燕的一句话不可忽视。
谷爱凌第三跳的动作此前从未尝试过,是在比赛最后5分钟才做的决定。因为第二跳的小失误,母亲建议做难度小一点的动作,力争银牌。谷爱凌却说,自己要做最难的。母亲说:“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话语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你的”“享受”,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现代亲子关系概念——合理的边界。孩子要学会自己负责任,父母的爱是支持,而不是包办和代替。
谷燕是学霸、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曾经是北大速滑队员,在美国也是兼职滑雪教练。她让女儿学滑雪并非为了完成自己的夺冠梦想,而是喜欢滑雪,就想找一个陪玩的。结果发现女儿有运动天赋,就培养孩子走职业的道路,但从未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成就孩子。纪录片《谷爱凌:我,18》中,谷燕对女儿说:“你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你不必上斯坦福,你上什么学校,只要你自己特别喜欢,但是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很多人在称赞谷爱凌的同时感叹成功无法复制,因为谷家经济优渥,三代都毕业于名校,但这样的家庭其实也并不罕见。媒体曾报道过二十几个出生于高知家庭的抑郁症孩子,核心问题就在于父母没有和孩子建立合理的界限,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压在了孩子身上,原本学业优秀的孩子不堪重负,出现了精神问题。
谷燕陪伴女儿走上巅峰,但和女儿之间始终有清晰的界限: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你的存在不是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你无需用你的成功弥补我的付出。大人支持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支持孩子去实现大人的梦想。
大格局大视野下的正确选择
谷爱凌身上有很多标签:冬奥冠军、高分学霸、时尚明星……她每年都要回中国呆至少两个月,去北京海淀上奥数补习,连申请美国大学前的SAT考试,都是在中国补课,最后考了近乎满分。很多人惊呼这是海淀妈妈的天花板,甚至认为国家“双减”导致自己孩子失去了上升机会。如果把谷爱凌夺冠理解为是鸡娃教育的成功,那就小看了谷家的教育。
谷燕留学的时候,中国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走出去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到谷爱凌的成长阶段,中国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这时谷燕选择回中国做投资、让孩子同时接受中西方两种教育,并以中国运动员身份出征冬奥。谷燕每一次的选择基于宏大的视野、开阔的格局,如同《二十四诗品》中所说雄浑的境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气概已超越局部具体物象,而得以实现其最大之世界。
谷燕身上有一种战略规划师的眼光,个人发展跟上历史发展潮流。谷燕是学生物学专业的,但是她却投身金融事业,她说这与她人生信念有关:“由于自己的存在使世界变得好一点。”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谷燕在华尔街最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供职时,曾开创中国金融界在美国华尔街成功进行商业贷款的先例。今天谷爱凌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更是时代的选择。各种资源集中到谷身上,因为她切中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谷爱凌也是一个有大格局的女孩,针对网络上不同的风言风语,她的公开答复超越了政治的争斗和个人的名利。她说:“我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子,我在竭尽全力享受整个过程,用我自己的声音在我所在的领域中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攻击的人)可能永远不会体验到我每天感受到的喜悦、感激和爱。”可谓“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回归平常心,不以输赢论英雄
强者受人尊重,谷爱凌夺冠受人称赞,接下来还将冲击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两个冬奥会项目的金牌。大家认为她在比较弱的一个项目夺冠了,如果在公认很强的项目没有得到冠军,是不是就失败了?谷现在受到万千宠爱,以后会不会在聚光灯下受到严苛的对待?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热潮之后回归平常心。冠军只有一个,而金牌不是终点。谷爱凌年仅18岁,未来还有长长的人生。
输赢乃赛场常事,竞技比赛更是残酷,冠军只有一个,更多的人也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却沦为陪跑者陪练者,甚至很多优秀的运动员运气欠佳、与金牌擦肩而过,他们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吗?非也。
谷爱凌13岁首战职业赛受挫,面对受伤和危险,她也做出了舍弃,最后又重回赛场。她说,我参加比赛是因为我享受,如果有一天我不享受了,我就不会再做职业运动员。
让我们记住她飞翔的那一刻,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观众也要接受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也许平常,但是依然值得去奋斗。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