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做到公正廉洁,这就要求我们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对被告人不枉不纵;同时要严格遵守‘三个规定’,坚决杜绝他人违规干预案件、接受被告人方面请托说情。”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民法院刘彬法官工作中坚守的准则,也是以刘彬为代表的托县法院法官们不会触碰的红线、底线。
铸魂扬威:坚决筑牢政治忠诚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托县法院陆续开展“晨读夜学”、专题讲座,组织干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多措并举推进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激发干警工作热情。
(2021年4月,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调研督导托县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情况)
多松年,中共早期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让法官们深切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奉献精神并接受深刻的红色教育,托县法院带领干警们走进“多松年革命烈士纪念馆”。“一代英豪”“草原劲松”,在多松年革命烈士纪念馆,面对这样伟大的题词,托县法院干警心潮浮动。“多松年这位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在风华正茂之时英勇就义,但烈士短暂的一生光彩照人。”聆听了多松年烈士的英雄事迹,干警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托县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祁小平在2022年10月就要退休了,他在二十多年的法院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在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下,奋勇当先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被评为“全区法院先进个人”“青城好人”等,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托县法院选树祁小平为本院英雄模范。在英模事迹报告会上,祁小平面对全体与会领导和干警们动情地说:“许党许国30载,我没有干够,真想干到2035年,到那时我们的国家该是多么的富强……”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干警,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弘扬英模精神”的号召和目标,在每一名干警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们真正从政治上锻炼了队伍、让全院干警重新提高认识、荡涤心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政治部主任张秀梅这样总结。
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同时,托县法院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转化为落实见效的审判执行工作成果,2021年,托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105件,其中新收案件4837件,旧存案件268件。审、执结各类案件4615件,结案率为90.40%,法官年人均结案271.47件,审判执行各项指标在全市九家基层法院中名列前茅。
走新路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冬末初春时节,在旷野林间、溪畔陌头,声声鸟鸣引得万物复苏。而这时,托克托县居民王某甲、王某乙、刘某某、张某某四人却大肆在树林内用弹弓射杀树麻雀上百只用来满足口腹之欲,后被县森林公安查获。据了解,树麻雀属于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2021年8月31日,托县法院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敲响法槌,判处该四人犯非法狩猎罪,同时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进行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由四被告人一次性缴纳野生动物赔偿款3.57万元专门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树麻雀虽然看似普通,但它们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滥食野生动物既危害生态环境,破坏物种多样性,又会给原本依附在野生动物上的病毒创造跨界传播的机会,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我们通过公开庭审,教育群众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更加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庭长孙建华说。
托克托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部,黄河流经辖区37.5公里,是黄河上游、中游的分界点,也是呼和浩特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托县法院环境资源保护法庭2016年1月获自治区高院批复同意设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专门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庭,也是目前呼和浩特市唯一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庭。
(资料图: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干警走上街头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宣传活动)
为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托县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推出多项举措,认真贯彻执行,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不断充实环保法庭人员,使法庭干警年龄结构得到持续优化,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探索出符合实际的“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环境资源类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环境资源保护法庭统一审理,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建立司法与行政互动机制,加强与检察、公安、环保、国土、农牧业等部门的对接和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互通,争取政府部门对判决生态修复、发出环保禁止令等司法行为的支持,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的形式推进环保执法司法联动。
2020年,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为托县法院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挂牌“青城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内黄河流域首家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共建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为首府再添生态环境保护新“名片”。
提质增效:蒙马奔腾阔步向前
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法院集中开展“蒙马奔腾”审判执行质效提升行动,托县法院全院干警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看准路子、沉下身子、驮起担子,全力狠抓审判执行质效指标。执行局重点围绕涉民生案件,昼夜不停外出执行,周六周日坚守岗位,掀起了雷霆执行风暴。11月初,针对16件涉农民工“讨薪”案,该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安排立案庭开辟“绿色通道”,要求执行局重点速执。
该案系托克托县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包某村的施工改造项目并由该案申请人提供劳务,工程完工后该公司一直拖延未向申请人支付劳务费,经托县法院判决令该公司支付劳务费后其仍不主动履行,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因该案涉及申请人数量多,且群体身份特殊、生活困难,执行局贯彻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优先执行原则,立即进行“点对点”查控、对被执行人账户进行冻结,同时通过走访调查、约谈被执行人、上门查找等多种方式,向被执行人释法说理,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案款,使该16件执行案件仅用10天即全部快速执行到位。
11月15日,托县法院执行局进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向到场的农民工代表发放案款共计59.88万元。在执行干警的引导下,农民工们逐一上前领取执行案款。申请人王某激动地说:“没想到公司久欠不发的血汗钱,咱们法院仅用10天就帮我们要到了,真的感谢人民法院、感谢人民法官!”
(案款发放活动中申请人代表向托县法院执行局送上锦旗)
在案款发放现场,执行局负责人史宇飞说:“我们把‘蒙马奔腾’行动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用党史学习成果大力推进执行工作,以‘学史明理’汲取奋进力量,以‘学史增信’赓续红色血脉,以‘学史崇德’看齐先辈先进,以‘学史力行’办好一批实事。对于农民工兄弟希望在岁末年终拿到‘血汗钱’的诉求,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执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蒙马奔腾”行动的8项调度指标中,很关键的一项是“一审服判息诉率”,它代表案件当事人认可人民法院一审作出的判决,对案件不上诉、不申诉,体现着人民法院整体的司法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我们认识到,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一方面在于加强庭后和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让正义看得见、讲得明;另一方面在于做好‘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让简单案件的当事人感受到‘快’,让复杂案件当事人感受到‘精’,让他们更加认可我们的审判工作。”副院长李建军介绍。
基于此,托县法院继续强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通过分析研判收案类型和难易程度比例关系,该院“扩编”速裁团队,为速裁工作配备3名法官、3名法官助理和5名书记员,使占大比例的简案得到又好又快解决。对于占小比例的繁案,该院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议作用,让这些案件的办案决策、法律适用以及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使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2021年,托县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2.82%,比全区法院平均值高出1.72个百分点。
聚焦基层:服务保障乡村振兴
“老李,这几天玉米长势怎么样?需要补浇地吗?”盛夏时节,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少雨,付强担心村民的庄稼受影响,每天忙完手里的工作,总要抽时间顶着太阳在地里转转,每一家他都要去看看才放心。
付强是托县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在五申镇崞县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因地制宜为村里引进的养鸡场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2021年成功投产试运行。“养鸡场计划年产鸡蛋1500吨,淘汰蛋鸡30万只,产出鸡粪3000立方米,年销售收入预计能达到2400万元。同时它每年还可收购村里种植的玉米约7000吨,并向村民提供75个就业岗位,既能使玉米转化增值,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另外,养鸡场产出的鸡粪还可以用于农田施肥,增强耕地地力。”说起养鸡场,付强如数家珍。
不光是付强,在这一年里托县法院还有5名干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在不同的岗位上践行着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
巡回审判同样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形式。
“为了这个案子跑这么远,真是辛苦你们了,这块地上也可以按农时耕作了……”5月初的一天,托县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王志刚带队驱车来到五申镇祝乐沁村,就原告祝乐沁村村民委员会和被告韩某排除妨害一案开展巡回审判。
该案于2021年4月27日受理,原告祝乐沁村村民委员会曾与被告签订合同,载明村中一片盐碱地承包给被告至2021年,现原告希望按合同收回土地,而被告则拒绝交回土地。
由于正是春耕时节,王志刚法官考虑到土地需要及时耕种,为尽快解决纠纷,不耽误农时,便来到村里开展巡回审判。
庭审时,村委会会议室临时充了当审判庭,许多村民旁听。原被告双方就案件事实、证据及诉讼请求进行了充分讨论后,王志刚法官当庭作出判决,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按照合同约定收回土地。
审判结束后,王志刚法官还在周围村子进行了文书送达,并抓住机会为当事人讲解法律常识,进行普法宣传。
近年来,托县法院不断深化司法为民宗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发扬“马背法庭”精神,把巡回审判车开到田间地头,在便利当事人的同时,也积极回应了群众的司法需求,深受群众称赞。
(资料图:托克托县人民法院干警下乡开展巡回审判)
“现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就要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付强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他想以转变群众发展观念为导向,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他希望通过深入实施“文化下乡”工程,建设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把助力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到实处,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感。
阻击疫情:担当尽责投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呼和浩特市出现暴发突然、来势凶猛、情况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托县法院干警闻令而动,守卡点、下村居,起早保采样、贪黑忙入户,全员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这支抗疫的队伍里,托县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可谓是“急先锋”,在疫情爆发初期进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中,司法警察大队警力负责2处采样点的秩序维护工作,他们在每日清晨6时,即警容整齐集合在采样点待命。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警队把服务重点放在老幼病弱群众身上,创新设置 “绿色通道”,“搀一把”“扶几步”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警察这个职业代表着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在疫情防控这个战场上,只有沉下身子服务好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才能对得起这一身警服。”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云俊俊说。
(托县法院干警在核酸检测点搀扶老年人前去采样)
除了保障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托县法院还包联辖区2个居民小区和5个行政村。全院干警在防控卡点4班倒24小时值守,同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紧密配合,严格对进出群众实行测温、验码、登记,并在社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组成突击队主动入户开展“敲门行动”,对包联小区300余户居民逐户上门,梳理近千名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情况和行程情况,摸清了底数,为后续工作开展打牢基础。在村里,一些村民喜欢在午后聚集在一起,一面晒太阳,一面聊天,这是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必须杜绝人员聚集。为此,干警来到戏台前、村道旁,耐心地劝说着聚集的村民:“乡亲们都回家吧!咱们在家里虽然挺没意思的,但是病毒也传不上了不是?”“你们几十年的老邻居了,这段时间少点走动,等疫情过了弄几个好菜,整点儿小酒再好好叙旧嘛!”一天的工作下来,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拿着大喇叭走一圈,一回头他们又出来了,原想着借借你们警车的威慑力,但没想到你们讲着道理的劝法才更有效果!”
2022年2月27日起,托县法院按照县委政法委安排,派出20名干警参加“1+4+N”全县小区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其中司法警察杜娟同志履职尽责,在值守中发现一名外来人员未做核酸并要入住宾馆,将该情况及时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受到指挥部通报表扬。
(托县法院干警在疫情防控“敲门行动”中为居民登记发放小区通行证)
托县法院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创新“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发布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有关事项公告,引导当事人利用“内蒙古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和24小时便民自助诉讼服务站等平台进行非接触式诉讼活动,多名法官利用“云上法庭”开展在线庭审,做到疫情防控和司法办案两不误。
走过党的百年华诞,迎来新的奋进征程,2022年又是三月春至,中国进入“两会时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托克托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笃行不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薛海军 刘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