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无数的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是民族振兴之本。
关于乡村振兴,专家们各有思路,目的都是整合资源,有效推进,奋力勾勒乡村的美丽与富饶。
自从创办胜者教育之后,张益铭愈发相信,教育振兴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因为前者能够为后者聚集人气。毕竟,振兴乡村的目的,是建立真正有吸引力的乡村,既要让乡村人民愿意留下,也要能吸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者。未来的乡村,既要便于居民从事经济生产,又适合居民休憩,还要具备教育功能。
这种对乡村未来发展的优化布局,均源自人气的提升。
乡村里的“大课堂”
时至今日,城市越来越拥挤,生活空间相对有限,各种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相比之下,乡村是一个更为广袤的天地。对于教育而言,乡村地区可以提供更多质朴的成长因子,对于很多在城市中成长的孩子,乡村里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于是,张益铭主张将胜者教育的部分课程设立在乡村地区。在这些独具匠心的课程中,那些自幼奔波于家与学校之间的城市孩子们,获得了接触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机会。
通过充分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张益铭在就地取材的基础上,把别具乡村特色的资源开发成教育研学的品质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可亲自观察和体验乡村生活,辅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在契合的身心成长规律的节奏中持续进步。
从长远看,这些设立于乡村地区胜者教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未来生存必备的自理自立能力,并培养坚毅和乐观的品格,如此鼓励孩子在真实的挑战中,持续不断地突破自我舒适区。
这种全新的教育开发思路,既实现了对孩子的全面综合培养,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显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随着教育振兴,乡村中被忽视已久的宝贵资源,得以循序渐进地盘活。
事实上,张益铭正是从这种宏观角度来审视此问题。当前,国家层面提倡乡村振兴,把教育的 “振兴基地”设在乡村,让乡村成为大课堂,无疑是在振兴教育的过程中,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好举措。
教育振兴的背后
张益铭把“课堂”搬进乡村,并非一时间头脑发热,而是有着深思熟虑。在张益铭看来,教育企业应该具有科学、严谨、有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型,包括用以指导教育活动在广大乡村地区的合理开展。在这背后,胜者教育拥有一套坚定的理论体系支撑。
根据多年的教育从业经验,张益铭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积累,创造性地提出了胜者教育的理论体系——“胜者少年163模型”。按照张益铭的设想,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可以为胜者教育带来核心竞争力,还能在教育理论层面有所贡献。在未来多年的检验后,“胜者少年163模型”或可拥有更广泛的应用机会。
“胜者少年163模型”可拆解为“1”、“6”、“3”。其中,“1”代表每位孩子独有的天赋;“6”指个人成长的必备特质,包括身体意志、学识与眼界、自我驱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智慧、感恩的心和社会责任感;“3”代表三种思维模型,即艺术思维、建筑思维和辩证思维。
在这一模型中,“1”尤为重要,它代表“每个孩子的独有天赋”。启发天赋,是胜者教育的初衷,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育活动设置上,胜者教育注重形式的丰富多彩,还要涉及三个维度——艺术思维、建筑思维和辩证思维,即胜者教育163模型中的“3”。
上述活动设置可以与孩子们的天赋形成适配,帮助发现大家的天赋。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老师不会单纯灌输知识,而是更注重启发思考,帮助学员们形成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胜者少年163模型”中,“6”代表“六大精英特质”,它们分别是:身体意志、学识与眼界、自我驱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智慧、感恩的心、社会责任感。这六大精神特质,是孩子们长大后立足于社会的基本素质基础。
围绕六大特质,胜者教育在教育活动细节上别出心裁。比如,针对自驱力,胜者教育曾在临近乡村的沙漠间组织大家徒步训练,不仅让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而且还锻炼出了坚韧的耐心和毅力。“哪怕像蜗牛一样慢,也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通过这种徒步活动,孩子们有了初始的坚定心态,也收获了很多在传统课堂中无法亲身感受的实地经验。
当然,基于乡村资源的后勤保障,诸如此类徒步活动都有着安全基础,让孩子们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间发现另一个真实的自我。同时,基于胜者教育在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发,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和教育工作者来到乡村,为乡村建设侧面带来了人才储备,这将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
张益铭倾注于乡村的举动,正契合了他心中的教育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教育和乡村均得到有力加持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强国之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