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22全球青年领袖名单,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等109位最具潜力的行业领袖上榜, 以往著名成员包括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美国前总统高级顾问伊万卡·特朗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奥运冠军刘翔,姚明,和网易总裁丁磊等。
作为科技领域的青年领袖代表,韩璧丞多年来一直在脑机接口领域深耕,为残疾人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干预、教育、人机交互等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用科学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用技术造福社会。然而,对更多的人来说,韩璧丞这个名字还相当陌生。这位低调的企业家究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所投入的脑机接口行业又能对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断求索:是学生,也是创业者
故事开始于2010年。那一年,韩璧丞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在猴子的大脑运动神经区域植入了脑机接口装置。第二天早上猴子起来的时候,它两只手都被固定在筒子里面,无法用自己的手取来眼前的香蕉充饥。通过尝试,猴子发现原来它大脑中想象的东西和前面的这个机械臂有一些关联。过了一段时间,猴子竟然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意识去控制这个机械臂来给它抓香蕉。
这个实验像电光石火一样击中了韩璧丞,令他兴奋不已。人类的大脑有860亿个到1000亿个神经元,有非常值得多去探索的地方,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可以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的双向交换,不仅可以达到恢复人体的效果,甚至具备增强人体的功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深远的变革。这种脑机连接将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展现充分的可能性。在当时,脑机接口正处于新兴阶段,产品稀少但市场潜力无限。在仔细研究和思考了这个实验的逻辑以及所可以带来的想象之后,韩璧丞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并为了更好地了解脑科学,他再次踏入校园,在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攻读博士。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在波士顿的创业之旅。2015年,BrainCo强脑科技正式从哈佛创新实验室孵化出来。
不断突破:有迷茫,更有坚定
韩璧丞的核心研发团队有超过70%的成员来自哈佛、MIT等全球顶级学府,也邀请了很多的科学家和顾问加入,一同去开发大量的脑机接口底层技术。团队成立伊始,他们就决心做面向真实世界的产品,而非局限于实验室的产品。正如韩璧丞所言,“学术和应用之间的桥梁是要有人去建立的,毕竟做学术的初衷也是为了让人的我们的生活更好,用这些前沿的技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公司有很多的科学家,以前都是很好的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大家之所以不当教授来创业,就是因为我们想做一些能对这个世界产生真实影响的产品。”
最终,他们选择通过非侵入式的技术方式来创造产品。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侵入式的方式是指将连接设备植入到人的脑内以获得精确的信号,但这也意味着人类需要面临慢性神经炎症,局部脑组织损伤等风险。而非侵入式无需开颅连接,是通过外部设备来捕捉大脑信号,可以无创、无痛的覆盖全脑,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更广大的与脑相关的疾病问题。
然而这项技术在实际研发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难点。首先是整个脑机接口领域逃不开的研究对象:复杂而善变的大脑。这使得利用算法来应对这种复杂的神经元群体和实时的变化非常困难。而非侵入式的方式更为脑内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增添了难度。以正负50微伏的脑电信号为例,若想采集到精确的脑电信号,就好比在喧嚣的海边,要听50公里以外的一个蚊子煽动翅膀的声音,并且要判断这个蚊子是怎么飞的。如何在材料学上做突破,并且解析那些噪音,把噪音去掉,采集到极其极其微弱的人体大脑信号来分析大脑里面千变万化的思绪,这个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技术壁垒和难度。
韩璧丞对此也坦言,“我们过去的七年其实是非常艰苦的,感觉每天所攻克的技术可能是这一生当中都没有遇到过的技术上的难题。”有一段时间,韩璧丞及其团队无论怎么做,都无法突破一项技术瓶颈——尽管他们已经重新开发了一套非常好的深度学习的方式,但他们所研发的智能仿生手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健全人的手一样灵活。这让韩璧丞及其团队非常困惑,他们甚至一度怀疑是否非侵入式是个错误的选择。
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林安露,这个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非实验室条件下用意识控制智能假肢完成钢琴演奏的女孩。林安露是残疾人艺术团的一个女歌手,右臂截肢,却拥有弹钢琴的梦想。为了帮助她圆梦,韩璧丞及其团队测试了林安露的整个双臂的信号,为她安装了仿生手。令人遗憾的是,截肢多年的她仅仅能够动一些手指,想要非常熟练的弹钢琴几乎是不太可能的。然而在韩璧丞告诉她这个结果之后,林安露说:“你不用管,你把这个手给我,给我安排两个工程师,我自己来练”。过了一段时间,团队在后台的数据发现,她每天自己锻炼13个小时,拿着一个矿泉水桶来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肌肉,胳膊都变粗了,这使得她的肌电神经电信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团队之前做的算法每隔一周就基本无效了。感动与震撼之下,韩璧丞一共调动了17个顶级的工程师,帮她开发了一套自适应这个仿生手的算法。也正这套算法,为BrainCo未来实现量产的仿生手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最终,她成功地与钢琴家郎朗合奏了一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优美的琴声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林安露用自己的行动让韩璧丞及其团队这群搞科学的人理解到了,比人工智能更强的,其实是人类的大脑以及每一个人宏伟的意识。
不断攀登:面向市场,更面向社会
2019年,因为BrainCo强脑科技在脑机接口的底层技术方面的突破,美国的《时代》周刊将BrainRotics智能仿生手评选为2019年百大最佳发明之一,并将其刊登在了杂志的封面。受到鼓舞后,韩璧丞及其团队再次坚定了对非侵入式技术的信心。
在韩璧丞的团队研发的新式电极材料——固体凝胶电极实现了量产,突破了脑机接口底层技术之后,BrainCo强脑科技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国内脑机接口领域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在进行商业化同时,韩璧丞也不忘初心,致力于用科技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2020年起,BrainCo强脑科技开启了“智能仿生手”产品公益合作模式,并促成了数个科技助残新样板项目,充分发挥脑机接口技术优势,通过与基金会、政府等渠道合作,以较低的价格为残障人士安装智能仿生手,帮助肢体残疾人士摆脱身心困难,恢复肢体功能,提升自主生活、就学就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在这些装配了仿生手的人中,有人三十年来第一次为妻子系上了鞋带,有人在攀岩比赛中获得了胜利,还有人登上央视用书法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BrainCo的脑机科技,帮助他们重“掌“生活,勇敢追梦。
2022年,BrainCo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在北京冬残奥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2月28日下午,团队接到北京冬奥组委的紧急电话,邀请BrainCo助力残疾运动员用智能仿生手传递火炬,但留给他们安装和调试仿生手的时间只有短短2天。经过紧张的模型适配和算法调整,第17棒火炬手、东京残奥会冠军得主贾红光在戴上智能仿生手后,激动地感叹:“这是我28年来第一次有了触碰,有了抓握东西的感觉,我要拍个视频给我媳妇看看!”火炬传递的当天,残疾运动员贾红光和郑涛用仿生手将火炬牢牢举起,稳定、顺利地完成交接。贾红光甚至在传递后开心地用仿生手与现场记者握手。这一科技赋能奥运的瞬间,不仅令现场的观众和记者惊叹不已,还登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与赞叹,“科技能够给人带来的健全不止身体一方面,还有心灵和灵魂的共振。”
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超过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但目前在孤独症干预领域,暂无有效的治疗方式。韩璧丞希望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与数字疗法为孤独症康复带来创新性的推动。在这方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联合韩璧丞的BrainCo强脑科技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穿戴脑机接口训练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多方面的症状有显著的帮助,首次为可穿戴脑机接口产品提供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循证医学证据。
实际上,BrainCo强脑科技在多个垂直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挖掘,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研发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全新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教育,医疗,娱乐,健康等多个行业板块。例如,BrainCo开发了针对儿童的注意力提升和成年人缓解工作压力开发了Focus专注力提升系统以及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等产品。
2022年,BrainCo强脑科技成为了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实现10万台量产的企业。这意味着消费级脑机接口设备的工程和技术难题已得到有效突破,韩璧丞及其团队“做真实世界的产品”的理念已得到了社会认可。
不断创新:是展望,也是未来
我国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正迎来持续快速的增长,预计2040年综合市场规模更会达到1250亿元。尽管相较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我国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根据预计,中国脑机接口市场不仅增长速度将领先全球,而且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也会明显上升。医疗保健、游戏娱乐、沟通、教育等领域都将成为脑机接口未来发展的重点蓝海。BrainCo强脑科技作为脑机接口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一直在勇敢开拓和前进。
韩璧丞表示,接下来,BrainCo强脑科技将继续进行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转化,做面向真实世界的产品。在研领域包括与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老年痴呆、睡眠障碍、抑郁症等;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中风康复、下肢假肢等;以及面向普通人的身心状态调节,如正念舒压、疼痛抑制等。
此次入选2022年度全球青年领袖,韩璧丞也希望能够借此平台,与全球范围的伙伴共同交流,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脑机接口技术。他将始终践行“脑机科技,开启生命更多可能性”的公司使命,并热切盼望着,在未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能够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另一份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