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字家庭 智能硬件 曝光 评论 快讯 智能

这里的竞争静悄悄 ——评近期荧屏的几个电影专栏节目

来源:壹点网 2022-06-08 22:33:09
A+ A-

回顾影、视分流到合流的历程,我们在荧屏前亦能感受到起承转合的演变。十多年前,电影是电视的主要节目源。以致有些频道现在仍沿用“家庭影院”、“午夜影院”的称谓。不久,电影业为保障票房利益,实施“断粮”措施,电视业被逼上梁山,结果逼出了当今年产一万集电视剧的局面。接着轮到电影求助于电视了,由电视台提供时段给电影发行作宣传促销,如《上海银幕》、《东方院线》等栏目便发挥了“视听型排片表”的功能。再往后,众多电视台几乎不约而同地关注起电影界的动静,纷纷推出了各有特色的涉及电影的专栏节目,并由此展开收视率的竞争,这一回得益的却是电影了。

仅以申城荧屏来看,目前便有上视《电影与电影人》、《今夜娱乐》、东视的《影视新干线》、有线台的《中国电影动态》、《电影了望塔》、《时空影音》等专栏在几个频道轮番播放。这些专栏往往分成多个子栏目,乍看林林总总,其实不外乎三个板块,即影人访谈、摄制组花絮、新片介绍。由于节目定位雷同,节目形态相似,一不留神,在这轮静悄悄的竞争中就有落伍之虞。那么,编导们靠什么招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创名牌栏目呢?在这方面,《电影与电影人》的策划制作值得称道。

我们注意到,《电影与电影人》这档节目是海外华裔制片人和国内同行联手的产品,因而具备了从国际影坛广泛采集信息的优势。比如,主持人在奥斯卡颁奖及戛纳、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现场采录的新闻,便是其他栏目鞭长莫及的。但我认为,这个节目更为人看好的乃是其报道深度以及电影文化的含量。由于电视专栏节目受定期播出的约束,制作周期短,编导或主持人易产生浮躁心态,摄像镜头和话筒“沉”不住气,结果仅能给观众留下浮光掠影的印象。《电影与电影人》则不然,每一期节目都是当作一部完整的专题片来摄制,有人物,有主题,结构形式也丰富多样。就以对中国电影、中国影人的报道来说,相对海外影视是不容易讨巧的,但是在这个节目中却做得有声有色。例如《“三毛”从影记》纵向取材四部根据张乐平漫画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请来画家遗孀及“三毛”的两代扮演者,结合相关的电影画面叙述当年拍戏的轶闻,饶有趣味。《郑洞天和他的“邻居”》的立意则仿佛信手拈来,以双重意义来描述居住于北京电影学院宿舍里的教师群体,请他们追述现实主义力作《邻居》的诞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节目的编导具有强烈的“靠山吃山”意识,依靠电影资料库大做文章,往往将尘封已久的电影拷贝用出了新意,如《银幕上的爱情故事》从胶片堆里广征博引,在《幽灵》主题曲的环绕声中,将中外爱情片里的经典画面冶于一炉,用足了剪辑的潜力与魅力。

目前,《电影与电影人》已递升至星期日黄金时间播出,其收视率可望进一步提高。从宏观着眼,电视中“电影专栏”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普及电影文化,使人们亲近电影、关心电影,推动我们这个电影大国尽快走出低谷再造辉煌。( 李亦中 )

《新民晚报》

1996年10月26日

关键词: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国际获奖、中国电影走出去、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导演、在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演员、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蓝海、蓝海电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