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大潮澎湃,梦想可及,道阻且长,创新发展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来源:财讯网 2022-06-16 17:15:08
A+ A-

大量的经验和案例表明,如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不再只谋求单一的规模扩张,而是开始在高效率营运、全周期合规以及全方位品牌传播等方面狠下功夫,实现内外兼修,打造新一代的跨国企业。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我们独特的全球化历史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开放的40多年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步速,同时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既给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能力,也开放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逐步发展为全球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策源地之一。如今,在世界经济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化进程的主力军之一,从2015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流量(FDI Flows)长期居于世界前三,在20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1.png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统计 2013Q1-2021-Q4,数据来源: https://data.oecd.gov

这离不开中国对世界开放的发展态度,以及中国企业积极探索世界市场的态度和企业自发不停的全球化步伐。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见证了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行业的多样化,以及企业全球运营的能力越来越卓越。

现代企业全球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商业企业的国界含糊不清,对于大量的国际商业活动,很难用国家的概念将其归类。这种含糊不清源于那个时代的大量移民,人员和资本不断跨越国界流动。19世纪末期,随着民族主义兴起、帝国对立升级,国家基础又变得重要。二战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通信以及交通领域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被加速,受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税收政策、特种许可以及政治经济领域的影响,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都上了好几个阶。

1.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历史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密切相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中国政府不支持企业自行到海外投资。7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有偿的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活动,成为中国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前奏,因此,这段时期可以称之为中国企业跨国化进程的“预备阶段”。1978 年秋到 1979 年春,在这短短数月中,《中日和友好条约》签署、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美正式建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连发生,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尝试全球化的发展。主流学者以及专家们普遍把迄今为止的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1。这一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只是零星出现,全球化经营的意识和实践水都较低。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只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根据国家意志和自身发展需求做了一些试探性的海外直接投资。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在家电、摩托车等个别行业出现市场饱和及产能过剩等问题,一部分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去东南亚以及发达国家家里工厂拓展市场。这个阶段,中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在1亿-几亿美元的规模。

第二阶段1992年~2000年。20 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史无前例的迅猛之势席卷全世界,中国企业全球化意识逐渐觉醒。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备受鼓舞的中国企业由此进入生机勃勃的春天,创业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也由此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先后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一方面,国内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日趋活跃,以海尔、海信、华为、万向、首钢等企业为代表的佼佼者开始远征海外,整个90年代实现了年均23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水。这个时期,直接出口仍是这些企业最主要的海外经营活动,其次是在海外建销售网、工程承包、合资等。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更多的是在黑暗里摸索,没有经验,亦缺乏借鉴。

第三阶段 2001年~2007年。2001年12月,中国终于迈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时期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基调。2004年7月正式出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取消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多年的审批制,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大量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与国际企业同竞争。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化潮流与“反全球化运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博弈,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此时,我国政府在对外投资方面采取了国际国内“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启动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推进。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位列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水,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全球化方面实现全面的突破,从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跨国并购到海外上市,从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产能建设、技术授权、资本融合、资源开发到整体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过去40多年的全球化实践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从自身战略与能力出发,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系统工程。

2.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未来趋势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被首次提出,并被写进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或者《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实行高水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目标,具体包括:建设更高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及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因此,对外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策略。

换个视角,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化的企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当下热门的电动汽车产业来看,其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池需要大量镍、钴、锂等有色金属。这几种金属,我国自身的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度依赖于全球供应链。2018年中国镍储量和资源量仅分别 约为全球的3%和9%,属于资源较欠缺的国家。同时,中国是全球镍冶炼大国,约占全球镍冶炼产品产量的35%, 冶炼所需的镍矿90%依赖进口。全球陆地钴矿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全球陆地探明储量80%以上分布在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赞比亚、菲律宾、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 钴很少独立成矿,多作为铜、镍和铁等矿种的伴生金属产出。截至2020年,全球锂矿(碳酸锂)储量1.28亿吨,资源量3.49亿吨,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 钴矿储量668万吨,资源量2344万吨,刚果(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最为富集。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以及成熟的生产管理能力,全球市场是消化过剩产能与输出管理技术的最佳载体。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除了依托境内的金融市场之外,还需要借力境外的金融市场。

所以,中国企业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整体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包括:扩大市场,稳定供给和寻求更加丰富的金融工具。

2.png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方向,数据来源:英诺森数字化研究院

在市场方面中国企业既有去成熟市场,参与高水竞争,建立全球标杆,获得稳定的回报,也有去新兴市场进行冒险,寻求高风险下的超额利润,还有是跟着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一起走出去,把中国的最佳实践复制到海外,形成规模化的优势。

在供给方面,中国企业不仅仅是去增强对原材料以及稀缺资源的控制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引入全球先进的技术,也在寻求更加丰富的工程师以及产业工人的资源,这一点正如过去40多年很多西方跨国公司来到中国目的一样。同时,随着中国“双碳目标”以及一系列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推出,有部分产业必须去寻求一些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才能满足合规的要求。当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资本输入国家,也会有一些诸如“市场换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合规性要求,使得中国企业通过单纯的商品贸易渠道并不能很好的打入目标市场。

充分利用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资金的全球配置,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的发展差异很多,管制程度也个不同相同,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全球的视野和本地化的能力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执行落地。

3.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

可以说,我们亲眼见证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断纵深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挑战也从资源、技术、产品等转向了运营、品牌、人才等领域。我们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历史和展望未来,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新阶段所有面临的主要的共性挑战有三个方面:

1)全球化运营和本地化管理。

企业的全球化并不是全球一盘棋,而是基于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下的本地化运营,所以,很多老牌跨国企业把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结成了一句话“Globalization is localization”,简单说,既要有集团层面集中的管理规则,也要有因地制宜的运营流程,同时还要把优势资源和供应链都协同起来。因此,数字化运营就是成为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标配,这个也是老牌跨国企业从9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的一个核心能力。全球部署的ERP、集中管理或者可转换的主数据系统、跨国的供应链大协同、高度自动化的流程处理工具、随处可用的业务数据服务能力等以及集团管理模板和属地化的运营流程,就是企业全球数字化运营的核心。

全球化运营能力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化深水区之后必须构建的一项基础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大规模全球化的成功与否。这里并不能简单照搬照抄老牌跨国公司的套路, 但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结合特色的体制机制、传统的文化优势、各地的政策等要素来进行具体的设计。

2)全球化品牌和本地化传播。

品牌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另一个基础条件。品牌既是企业形象的一个代表,也是产品推向市场的一个载体。由于全球市场的体系不尽相同,各国的文化又是千差万别,所以,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阶段的一项艰巨挑战。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有社会体制的影响,通过宏大的叙事来展示品牌是中国企业比较习惯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并不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这些市场中,消费者更愿意接受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传播方式。

所以,一个品牌如何讲好全球故事,同时又能在当地市场进行快速的传播,把企业形象和产品优势清晰的表达给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3)全球化的人才。

人才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最大挑战。回顾老牌跨国企业的全球化过程,在经年累月的征战中,构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体系,源源不断的涌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服务于全球各地的市场。老牌的跨国企业在各行业中起步较早,一般都是本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其对经理人的要求把集团的管理要求贯彻到本地市场,教育本地市场的同时做适当的改良。中国企业全球化,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虽然也有这种优势产业的全球推广,但更多的是“虎口夺食”,这就是要求经理人主动去适应当地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把集团的整体优势结合起来,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

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特有的体制机制,同时具有全球市场以及快速适应不同国家区域市场的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的发展体系,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阶段的绕不过去的一个课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大部分有雄心的中国企业来说,只想在国内或区域市场偏安一隅是不现实的,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迟早都参与全球的竞争。积极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勇敢的走出去,融入国际产业链,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全球化的运营和人才队伍,讲好中国品牌的全球故事,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必将在全球化的舞上绽放光彩,为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大潮澎湃,经过40多年的探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道阻且长,中国企业唯有在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全球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