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海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海南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2018年以来,引进人才40万人,较之前的4年同口径增长近10倍;大力实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本土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成效正在显现。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海南人才引进工作效果显著。但相比其他发达地区,海南引进人才工作仍面临人才虹吸效应弱、引进人才所需成本较高等问题。实施人才战略,海南既要重视“天边”,也要重视“身边”。本土人才因长期生活在海南,留琼长期发展的意愿更强,同时留存成本相对更低,更有助于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要实现海南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更应该挖掘、培养本土人才,让“外来和尚”和“本土和尚”双轮驱动,双翼齐飞。近年来,海南实施了“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了一大批本土优秀人才,责无旁贷地成为自贸港建设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激发本土人才潜力,要在顶层设计、环境氛围、平台搭建、培育培养、四方面持续发力,让本土人才回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立足顶层设计,让本土人才“破土飘香”。
一是出台普惠性人才政策,一视同仁,消除人才地域偏向,立足多方人才的实际需求,坚持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平等享受政策扶持。二是着眼自贸港建设和人才工作整体格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深入调查等将真正本土人才挖掘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认定,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同时打好“乡情牌”,为本土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保障,激发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热情。三是拓宽人才意识,破除学历论,树立新型人才评价方式。克服对外来引进人才“巴高望上”的思维,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方式机制,同时借助政策倡导公开,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本土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让本土人才留的住。
一是抓好品质化的人才服务,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联合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设立数字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并建设人才联络专员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减少本土人才在琼发展阻碍。二是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成才荣誉感。充分利用多方媒体渠道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并通过组织人才论坛、建设人才公园等多种形式引导形成崇尚知识的社会风尚,激发在琼人才发展活力的同时,引领普通居民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从而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三是爱护人才,坚持人才为本,增强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困难。应立足基层工作者实际需求,对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以及驻守在海南偏远地区的基层工作者们的生活、工作方面给予补贴和保障,对不畏艰苦的精神予以嘉奖,从而充分调动基层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水平。
聚力平台搭建,拓展本土人才朋友圈。
一是完善创业孵化培育体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建立省级创业孵化载体的分类分级体系,依托政策扶持推动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发展,积极吸引创业发展链上的投融资机构集聚,从而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流程简化等方面为本土人才提供便利,有力激发本土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二是搭建乡村实践平台,构建热血青春队伍。贯彻海南全岛同城化的理念,与高校共同组织“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推动本土高校学生前往乡村基层充分施展才华,让本土青春人才团队在学有所用的同时,为海南乡村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开展本土人才交流活动,搭建平台,加强资源对接,切实解决本土人才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创新培育培养机制,让本土人才用的好。
一是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依托各类先进教育资源,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例如组织开展农林专家送技术下乡,教育专家送教下乡等活动,提升农村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用好“南海系列”育人计划,通过“经费资助”“贷款支持”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优秀乡土人才。二是鼓励校企合作,搭建通畅的交流平台,实施“校企结合”“校产结合”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开展人才“订单培养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培养特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全方位用好外来人才,探索推出人才“帮传代”有关条例,通过鼓励建设大师工作室,打造人才团队,推动先进经验和知识的推广,助力本土人才资源的开发。(杨双 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 院长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