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字家庭 智能硬件 曝光 评论 快讯 智能

俯身倾听民生呼 一增一减总关情

来源:财讯界 2022-11-22 14:28:35
A+ A-

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在统筹机构编制资源方面有着大量的实践与思考。确山县委编办认真学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精神,严格执行省、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的理念,切实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在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严控总量,内部挖掘,扶强去弱,科学增减,统筹使用,保障民生”的激活机构编制资源潜能之路。

一、基本成效

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前中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重大社会转型,行政管理体制内部及与外部社会矛盾凸显。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应对经济基础的巨大转变需做出必要调整。机构编制改革为解决矛盾而生,在解决矛盾中成长和发展。

2018年末至2021期间,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神,为切实推动各机构质、机构职能和机构编制的深度融合,人员和业务的“物理整合”以及单位效能的“化学融合”,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理顺职责关系,我办深化编制资源供给侧改革,深入开展了党政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可观成效。

(一)扩大编制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先立后破

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使编制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解决编制供需矛盾,机构编制改革应着力于编制资源供给侧改革。坚持供需矛盾改革取向,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医疗保障局,应急管理局等办事机构,促使人员和资源向基层一线集中,向服务一线集中。

(二)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整合“小弱散”

坚持去冗杂化改革方向,剥离非必要办事机构,剥离空闲编制归池,撤并机构优化总量,严格按照中央对我县党政机构限额的明确规定将各级机构设置均严格按照规定在限额内安排。整合组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综合执法队伍,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实行统一执法。

(三)精简机构人员,褪去臃肿重叠

坚持机构及人员精简化标准,整合组建部门的综合处室按30%的幅度精简编制的标准、职能相的内设机构按20%的幅度精简编制的标准、行政编制原则上按7%比例、事业编制原则上按6%比例精简编制标准,实现了机构编制压缩不膨胀。其中,整合和撤销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职责相、交叉重复的内设机构。撤销种猪场、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实现编制资源向重点方向倾斜,为机构运行提质增效。

(四)明确职能边界,减少推诿扯皮

制定“三定”方案是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与部门原有“三定”规定相对照的基础上,为使各单位明确“哪些应该做”,改革实行职能分界,做到一一对应的清单式管理。“一件事多家管”时,为健全协调配合,确保高效运行,在“三定”规定中均明确了牵头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履职边界。

二、主要做法

(一)调研学,把握实情

机构编制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提高各级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的认识。编制部门要积极进行与组织、人事、劳动、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交流学,提高各相关人员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加强对人员、编制、经费的管理,建立精简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真正地促进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推进改革,整合资源

机构编制运营管理的好坏,关键在领导。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推动人员编制全社会重视机构编制工作,才能促使上下左右迫使齐抓共管的局面的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会真正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为改革发展和控管社会进步发展的有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领导认识的提高不仅仅在于自己一个人的学,更在于各部门领导集体学交流,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实情,真正地发现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健全完善领导机构,参与集体决策。只有领导机构完善,参与集体决策进而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对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才能规范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机构编制审计。

推进改革,统一意识物质实践。其一,制定工作规范,审计有章可循。推行中不断把握工作规范,明确审计工作依据、原则、内容、程序、纪律等,规范人员工作行为。其二,坚持三项原则,确保工作可控。一是统一领导原则,即机构编制工作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先向编办领导报告,再按具体工作要求进行。二是客观真实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盲目制定相关规定,严格把控资源的使用。三是证据稳健原则,对资源使用中的审计证据做好全面的记录,确保资源管理有据可依。其三,全面梳理改革任务,建立总台账,制定“查立销核检”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明确责任,严明纪律,加强对主要环节,关键步骤时间节点,落实情况的动态监督。

(三)总量控制,科学增减

严格把控控制机构编制总理,要做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静态要做到静态库存和动态核编相结合。即在已定编制基础上,对各个单位进行一次大检查,核查人员变动情况。根据各下属单位职能的变化、工作量增减和人员异动情况,对部分单位的编制进行审核并且进行科学的增减。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建立弹管理制度,实现编制供给侧改革,针对一些编制已满,又极可能需要引进人才的单位,可以将预留的编制暂挂在这些单位,以应对急需,给予少量的增编。针对僵尸编制,予以适当核减。

统一编制和人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定编定岗,缕清编制和人员的关系。调查各个单位机构编制的具体情况,弄清楚单位是如何设置机构的、及领导的数量、架构、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以及所有在编人员的情况。然后,具体根据这些摸底情况而出台相关单位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方案,方案要切实可行并且依照相关条文、文件。从而,拟定岗位编制表格,依据单位和其内设机构的职责在限定的编制数额内设置编制及岗位,使职责职能与岗位相融合。

(四)统筹谋划,建章立制

制定明确的机构编制管理实体标准,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相关制度。核定人员编制主要就是依据编制标准,编制标准化能在机构控制和人员编制控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严格测算事业编制总额,并结合实际,根据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等情况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编制标准,使编制标准更符合实际需要,提高其可操作和相对稳定,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管理机构、编制有了更为量化的依据。

三、几点启示

(一)把准上情是统筹做好机构编制资源调控的基础

机构编制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领导,只有对编制工作认识的更加全面、深入,才能推动机构编制管理高质量发展。而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更加深入的认识编制工作?那一定是把准上情,充分把握上级的条条干预,才能统筹做好机构编制资源调控。

(二)吃透下情是有效整合机构编制资源的关键

主席曾经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各种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调研,摸清真实情况,就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单位的机构编制运行的实际情况,更不可能发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只有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期盼、汇集舆情民意,才能制定出和民意、汇民智的决策。深入调查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机构改革工作。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到各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就机构运转和职责履行、人员编制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清理规范,有效整合机构编制资源。

(三)科学增减是激发编制资源活力的有效举措

激发编制资源活力,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关系政权建设、国计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机构编制配备,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严控机构编制与满足发展需要之间找到衡点,进行科学化的增与减。对机构编制进行科学化的“瘦身”和“健身”,能够将机构编制资源用到“刀刃”上,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建立制度是活化编制管理的长效之策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活化编制资源,提高用编效益,提升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制度,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科学控制资源总量。建立资源评价机制,运用量化考核制度能够充分发挥编制资源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葛书勤 韩会丽供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