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才,逐潮流而动,择热土而栖。
“我们对人才的期盼渴求前所未有,成就人才的机遇舞台前所未有,服务人才的决心意志也前所未有。”在“寻梦文房才汇宣城”人才周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孔晓宏发出重才爱才最强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14日至18日,宣城市以“千年宣纸,山水诗乡,邀您共绘多彩宣城”为主题,举办“寻梦文房才汇宣城”人才周活动,聚焦“重点工作、主导产业、人才引育”三条主线,举办了新闻发布、洽谈招聘、峰会论坛、培训交流、竞技赛事、评选表彰、展示巡游、交友联谊等8大类29场子活动,营造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
近悦远来 擦亮真心爱才“金名片”
良好的人才生态是宣城的独特气质,更是广大人才来宣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宣城市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奋力打造皖南区域人才高地的意见》和“宛陵聚才行动”若干政策、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宣八条”等,形成“1+1+N”人才政策体系,为广大人才提供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生活补贴、薪酬补贴、创业扶持等8个方面25项支持政策。同时,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近5年兑现人才政策扶持资金5.2亿元,确保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宣城人才码,一码在手,人才无忧”。11月17日,“宣城人才码”正式发布上线。“宣城人才码”具有人才政策一码“清”、人才认定一码“办”、人才奖补一码“领”、人才就业一码“通”、人才诉求一码“达”、人才数据一码“采”等六大功能,是宣城重要的人才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只要打开“皖事通”APP,轻松一扫,即可实现人才政策、人才认定、就业服务、奖补申报等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在宣城创业有“导航”、办事有“指南”、服务有“专享”,着力提升在宣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说“宣城人才码”是宣城服务人才、关爱人才的时代探索,那么青年人才公寓的揭牌交付就是宣城打造拴心留人好环境的满满诚意。
在宣城青年人才公寓揭牌交付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立军指出,宣城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工作,切实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住得舒心、干得顺心、过得安心。
“安居”才能“安心”,“安心”方能“乐业”。近年来宣城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建等方式建成人才公寓8079套。本次交付使用的宣城青年人才公寓位于大唐御苑小区,敬亭山麓、水阳江畔,风景秀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室内装修简约时尚,家具家电齐全,青年人才可“拎包入住”。
创优环境 厚植悉心育才“新沃土”
“希望各位高校和大学生代表将宣城对人才的珍重礼遇、期待渴求带回去,主动宣传推介,关心支持宣城,推动校地合作再上新台阶,与我们携手将宣城建设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在宣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立军向全国高校和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大力推进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顶岗实训基地建设,是宣城延长引育人才链条的务实举措。通过广泛开发岗位,鼓励引导广大在校大学生到地方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他们受锻炼、长才干,既是党委政府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广大学子走进宣城、了解宣城、留在宣城,增添城市发展“人气”和“才气”的有益探索。今年以来,全国1116所高校近1.4万名大学生来宣开展实践实习实训活动。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鼓励青年创新,支持青年创业,既是服务青年所想,更是精心育才的有效途径。11月18日,涵盖医药卫生、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传统文化等领域的17个青年创业项目在宣城市“青苗杯·工商银行”青年创业项目大赛决赛现场精彩比拼,最终评出2个金奖、3个银奖、5个铜奖和7个优秀奖。对入围的青年团队和项目,还将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宣城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怎么办怎么干?在全市工业互联网人才论坛上,来自安徽电信工业互联网团队、宣城工业大脑、安徽司尔特、泰森木塑、飞翔电器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用一个个典型案例,为企业送上了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饕餮盛宴。
“近年来,宣城市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蓬勃生机,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宣城方案’,彰显了数字化转型的‘宣城活力’。举办这次人才论坛,就是为了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培养更多数据化、信息化人才。”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副局长陈艾红表示。
广开贤路 栽好倾心引才“梧桐树”
“以会引资”“以会聚才”是宣城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有力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南京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常辉,特邀在2022年宣城“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暨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现场主旨演讲,为促进宣城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思路。在论坛上,宣城市还与安徽欧美同学会签订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发布54家新材料企业520个高层次人才需求,3家企业与相关高校签订“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张榜招贤协议,15个新材料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像这样高层次高水平论坛活动,宣城市坚持常态化举办,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宣城坚持以高能级平台承载高层次人才,围绕产业链做强双创平台链,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建成宛陵科创城、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全国首家文房四宝产业创客基地等,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目前,418家企业与7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7个。
校地合作开辟了宣城与高校院所在人才、科技等方面合作的新局面。在省级科技特派团对接会上,4个省级科技特派团与企业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省农科院专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技术支撑。郎溪在校地合作人才引进洽谈会上,与安徽工程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就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创业达成合作意向。
人才周活动期间,宣城市还举办了中高端人才专场洽谈招聘会、“才聚经开 共赢未来”招贤纳才招聘会、旌德县“旌贤礼士”新业态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等,200余家企业提供了4000余个人才岗位,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药卫生等产业,为各类人才来宣就业提供了众多选择方案。
改革赋能打造精心用才“生态圈”
引才是前提,用才是根本。宣城市坚持从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出发,大力开展产业引才、项目引才、以才引才,持续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激励等体制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坚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精准开展人才评价工作。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放管服”改革,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坚持用人所长,不断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培养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407人,向240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发放“宛陵优才卡”,并提供子女就学、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9项优质服务。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引进用好一个顶尖人才,可以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牵引一个产业链。宣城开盛光伏产业园就是最好的例证。2020年,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宣城开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徐晓华被宣城的诚意打动,带领核心技术团队落户宣城,利用2年多的时间,初步建成一个以异质结技术为基础的主流光伏板块,以柔性铜铟镓硒薄膜为基础的光伏建材及移动能源板块,以钙钛矿技术为基础的未来光伏技术板块,覆盖装备、原材料、产品、工艺、应用的全产业链光伏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目前,已集聚了来自全球行业高层次人才近300人,包括国家863/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外国专家、中科院专家等。
活动搭台,人才唱戏。各地各单位紧扣人才周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宣城市“江淮文化名家”培育人才双向签约、宣城市社工人才交流研讨会、宣城市第五届“教坛新星”选拔、广德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暨“功勋企业家”“城市合伙人”表彰大会、长三角城市非遗人才交流、宣州区“水东古镇”青年人才之夜、“姻”为有你“才”居泾县-泾县青年人才交友、“心动经开 扬我风采”青年人才推介等活动。
丰富精彩的活动,点亮了宣城人才的光芒,打响了宣城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好名声,截至目前,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环球新闻网、凤凰网、腾讯网、网易网、新浪网、搜狐网、中青新闻网和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等133家新闻媒体对人才周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全网阅读量达2035.7万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宣城将深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环境,奋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让宣城成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为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共宣城市委人才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