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简称“国家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会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
2月28日,在国家作物种质库内,工作人员正在讲解我国2.4米高的“巨人”水稻。
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索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种业振兴,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农科院”)与腾讯公司共同发起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简称“种质库2.0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启动。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双方将围绕种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保护利用,展开全方位合作。其中,腾讯公司将捐赠20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种质库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将围绕腾讯科技馆和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事项展开合作。这意味着,通过推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国家作物种质库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将有望得以提升,从而推动助力农作物种业“芯片”创新发展。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杨振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等领导,活动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刘录祥主持。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科所和腾讯的相关领导专家共80余人见证了签约仪式。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源头 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和源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带头人刘旭院士指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是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共享利用”的原则,始终着眼国家重大需求,有序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在支撑农业领域重大科学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组织开展作物重要性状鉴定评价。为此,建设好种质资源大数据信息系统,对于提升国家种质库新库的条件能力,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鉴定优异资源的共享应用都至关重要。
2月28日,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带头人刘旭院士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在金善宝院士、董玉琛院士、刘旭院士等几代战略科学家带领下,及几代种质资源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通过持续开展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到2022年底,收集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4万份,保护了一大批珍稀濒危资源;每年向科研、育种和生产提供有效利用10余万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创新。国家作物种质库负责全国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战略保存,被誉为种子的“诺亚方舟”和种质资源的“中央银行”,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已于2021年9月建成,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作物种质库中陈列的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
我国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如果把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资源实物共享比作“种质库1.0”的话,那么推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并实现高效共享则是“种质库2.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所长周文彬表示,当前,在建设农业强国和种业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推动种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种质资源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种质库2.0项目”的实施,将对加快我国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将有望促进国家作物种质库信息化水平和保护利用能力的提升,助力农作物种业“芯片”创新发展。
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所长周文彬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信息化助力种质资源由大向强迈进 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腾讯联合国家种质资源库,共同建设数字种质库,满足种质的数字化存储、计算、展示、安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进而为1万家育种机构、20万育种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化支持。通过数字种质库的建设来帮助破解育种科研的痛点,加速我国种业4.0的弯道超车,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这既是我们展望未来的星辰大海,也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践行“科技向善”的使命所在。“今天的捐赠仪式,是我们在种业振兴以及农业科技领域,助力国家社会重大议题解决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在建设数字种质库的基础上,未来能够依托整个腾讯集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各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为种业振兴、粮食安全、农业强国做出更具创新性的贡献。”
2月28日,腾讯公司副总裁、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在28日的启动仪式上,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贾广东分别代表四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共同发起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在北京正式签约启动。
腾讯捐赠款项将在3年内分期分批捐赠完毕,用于支持“种质库2.0项目”的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和完善种质库2.0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开发用于资源遗传信息整合共享的数据库,推动资源实物和遗传信息整合共享;开发具有分析能力的资源信息工具和整合分析平台,释放资源潜力,提升资源信息化和共享利用效率。二是提升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能力条件。捐赠用于基因型鉴定的基因测序仪、海量本地数据存储和备份硬件、数据存储、安全所需要的云计算资源,提升国家种质库持续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信息服务的条件能力。三是建设可视化交互式信息展示系统。搭建数字化、可视化、交互式大屏系统,展示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等进展成效,实现国家级库圃视频联网,提升国家种质库的科普展示能力。
2月28日,在“国家作物种质库2.0建设”腾讯捐赠项目签约仪式上,与会嘉宾参观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的包装与自动化存取室。
据介绍,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国家种质库将建成面向育种家的数字种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加速育种数字化工具,以及可共享种质资源的全基因组级基因型鉴定信息,以此来破解从资源到育种的卡点痛点,引领种业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留下永久种质科普数字资产 杨振海指出,种质资源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几代人初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接续奋斗,树立了举国体制的典范,为支撑新品种、新基因、新技术等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对腾讯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部门秉持的“科技助力社会公益”理念和捐赠表示赞赏,要把“种质库2.0”项目落实好、执行好,打造出高水平的种质资源大数据系统。
2月28日,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在启动仪式上讲话。
据介绍,除“种质库2.0项目”外,腾讯研究院与腾讯AI Lab还和国家种质库积极探索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落地应用,在种子活力监测、质量检测、发芽率识别等任务中,利用目标检测与识别等视觉技术为种质监测提供全方面的技术支持。腾讯还将在深圳前海总部落地一个公益性质的永久科技馆,腾讯科技馆将联合国家种质库,围绕农业科技与种质安全,运用前沿展示技术,打通线上线下,留下永久种质资源科普数字资产,向社会公众提供可持续的科普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