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诸多规划部署具体到精准施策,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新一届政府也提出工作目标,即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零点有数于2023年3月开展的“两会政府工作的公众态度研究”显示,公众高度认同中国发展道路,支持新一届政府和两会相关政策,彰显出强烈的道路自信,且公共服务满意度和个人生活满意度双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整体上,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认同度高。发展道路认同度、两会关注度、两会政策支持度、新一届政府支持度、疫情防控满意度和政府工作满意度分别为4.86分、4.31分、4.29分、4.43分、4.12分和4.18分(五分制,下同)。尤其在“中国目前是否处于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上,97.1%的受访者表达了肯定,与2022年零点有数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数据(94.05%)相比增长3.05个百分点,展现出强烈的道路自信。
2023年两会顺利闭幕,作为政声与民意相融的重大会议,88.2%的受访者表示较高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若干民生政策规划中,公众对养老、医疗、环保类政策支持度最高。其中,医疗政策涉及最多,排名相对靠前,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4.33分)、“加强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设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4.31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支持度相对更高,如“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4.34分)、“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4.3分),另外,“何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也引发热烈讨论。环保类政策主要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4.34分)。
两会政策支持度与社会问题关注重点基本一致。数据显示,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医疗服务与医疗改革(18.98%)、社会保险与保障(17.72%)、食品药品安全与质量(17.36%)、就业机会与保障(16.14%)、房价与住房改革(16.1%)和经济发展动力(15.71%)。
纵观历年来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公众关注点较以往发生显著分化。从2000-2016年零点有数数据来看,社会问题的关注集中度较高,排名第一的社会问题关注度一般超过35%,最高甚至达到70%,以2012年为例,关注度超过5%的社会问题只有12个。但2023年最高的三项社会问题占比均没有超过20%,而所有26个社会问题获得的关注度都超过5%。这一方面说明,比较突出的社会短板正在被补齐,整个社会更为健康有序;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出当前公众关注点具有多元、分化、变动的社会特质。
从个人生活满意度来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公众对个人生活总体满意度高(4.15分),人际关系、居住状况、工作状况、业余生活、学前教育、个人经济状况等6项满意度突破4分线(2022年为5项),老年生活照料安全感、养老费用安全感、未来收入水平乐观度和未来生活水平乐观度均小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持续增强。
同比2013年零点有数数据,个人生活满意度在十年间上升18.91%(0.66分),保持前进势头。同时,2023年对个人生活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达85.85%,这一比例在2000-2016年间徘徊在50%-70%。2023年对个人生活“非常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之和仅为1.39%,而2000-2016年间大多年份在10%上下。
公众对未来一年收入增长的信心度较高,对是否要花钱消费持保守态度。一方面,我国三年疫情结束,经济复苏迹象明显,74%的受访者预计自己未来一年的收入会增长,比2022年增加24.6%;另一方面,受访者仍保有危机意识,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好时机吗”这一问题的认同度为3.49分,比去年下降0.08分。中国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居民储蓄热情高涨,选择“储蓄更多”的居民占61.8%,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预期未来短时间内,公众仍将以储蓄代替消费。研究发现,“消费时机认同度”对个人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力较十年前有较快增长,说明拉动消费,不仅是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提振经济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个人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养老仍是公众忧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8%,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9%,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需求提高。此次研究中“老年生活照料安全感”和“养老费用安全感”均为3.53分,排名最低,但较去年分别提升了0.2分和0.23分。其中,离退休人员、无业/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对养老各方面都存在忧虑。
回顾去年一整年的政府工作,受访者对中央政府、省(直辖市)政府、市政府、区县政府、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满意度分别是4.41分、4.29分、4.27分、4.17分和4.12分,全部超过4分“良好线”。十年前中央政府与乡镇政府间的满意度差距超过30个百分点,而如今差距已缩小到7.04个百分点,最大分差仅0.29分,政府效能持续拉近。特别是对处于服务一线的城市基层政府来说,他们人手少,相对工作内容多,离公众近,工作压力和难度非常大,三年中大量的防疫工作对基层政府工作的冲击也更为集中。而数据说明各城市基层政府顶住压力,工作表现得到了公众肯定。
从公共服务满意度来看,政府工作评价十年间大幅提升,但当前工作仍有需补强点。数据显示公共服务满意度为4.18分,较去年上升0.18分。在13项公共服务工作中,2023年有12项满意度突破4分线,满意度最高的是“水电气供应”(4.18分)、“疫情防控”(4.18分)和“道路交通”(4.16分)。其中,就业服务满意度未突破4分线(3.98分),“垃圾管理”、“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得分较2022年数据略有下降。
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波动,表明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也预示着公众期待着更针对性、精细化的对策发布和落地。对此,零点有数建议:首先,明晰高质量发展路径,制定公共服务工作目标和行动路线,包括每个细项工作的原则规范、实施步骤、考核指标、评估机制和时间安排,并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贯工作,提升公众了解度;其次,在建成基础性、保障性社会服务体系背景下,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精准化解决方案;再次,将服务设计引入公共服务体验,在公共服务具体场景中设计体验环节,加入服务体验师,将体验落在具体的服务场景和触点上,量化采集体验需求;最后,加强城乡数字化治理算法建设,从群众关心的治理场景出发,在数据治理基础上开展必要的算法模型建设,加强城乡治理针对性,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