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同盾科技董事长蒋韬:智能金融风控彰显民企力量

来源:实况网 2023-03-29 09:04:55
A+ A-

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被监管部门接管,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银行,随后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等多家银行接连“暴雷”,其冲击蔓延到英国、加拿大、瑞士等地,引发市场恐慌。

十八大以来,中央以超常的预见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很早就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金融管理部门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深入开展专项和综合治理,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总体看,金融体系重点领域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金融风险防控仍在路上。

风控有同盾,高手在民间。初识同盾科技,源于《中国金融家》关注和报道金融风控实践。2021年,同盾科技“反欺诈智能决策平台”为某股份制银行拦截及冻结涉诈资金6.7亿元,发现欺诈及风险相关案件、AI模型预警典型欺诈案件数千起,让风险“看得见、查得准”“拦得快、管得住”,牢牢守住了百姓的“钱袋子”。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自2013年起,同盾科技从反欺诈起家,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金融风控扩展到保险科技、互联网安全、中小微金融、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场景,充分利用数字科技力量提高风控水平,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现已蜕变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荣获多项资质和荣誉。2022年获科技部批复建设“智能金融风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国内金融风控领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高科技企业,也意味着同盾科技成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的一员;2023年成为浙江省首批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如何提高业内金融风控能力?金融风控有哪些方式方法?科技能否助金融风控一臂之力?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了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韬,听他讲述同盾科技赋能金融风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故事。

致力风险防控 促进开放共享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是金融风控领域唯一一家获批建设“智能金融风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高科技企业,请您谈谈这一平台建设有怎样的场景考虑和背景?

蒋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平台依托人工智能行业技术领军企业,旨在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技术研发,促进开放共享,支撑创新创业,引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

目前,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一共有31家。同盾科技经过多年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及金融行业服务经验沉淀,于2022年正式获批建设“智能金融风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也是浙江省第三家获批建设该平台的公司。该平台立足于智能信贷风控、智能反欺诈、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场景,致力于解决金融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打通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扶持中小微企业,培育多元开放的产业社区,推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相关国家标准制定。

同盾科技作为金融风控领域唯一一家获批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未来将主要围绕三个维度来建设:

第一,基于知识联邦的理论框架,支撑新一代可信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充分发扬现有理论和技术,发挥知识联邦在认知层和知识层的高度创新,为下一代可信人工智能奠定完备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及实践。

第二,针对智能金融风控场景中的数据割裂和数据安全等行业痛点问题,基于知识联邦理论体系打造数据安全的智能金融风控人工智能平台,完善该平台的通用底层设施。

第三,实现基于该平台的广泛的智能金融风控场景化应用功能,基于开放共享智能金融风控生态平台体系,输出同盾在金融风控领域的能力,赋能更多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打通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

瞄准决策智能 打造核心优势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是浙江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相比较而言,公司在同业中有哪些发展优势?

蒋韬:通过多年来的自主科技创新,同盾科技瞄准“决策智能”方向,搭建了“基于隐私计算的共享智能平台-智邦”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智能平台-智策”两大平台。一方面,通过隐私计算平台为数字时代数据安全流动、应用提供可靠的底层保障;另一方面,依托决策智能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决策分析、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组合应用,形成数据分析到模型训练、自动化决策再到模型自动调优综合能力,成为贯穿业务决策全流程的核心。通过两大平台应用,在金融风险、安全风险、政府治理风险等领域,帮助客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优化决策效率,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价值。

同盾科技对客户的服务价值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是场景丰富,沉淀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同盾自创立以来就不断衍生出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所服务的行业从最初的互联网安全,延伸到金融风险、政企数字化转型等,已有超过一万家企业客户选择了同盾的产品及服务,沉淀了深厚的“行业经验+客户场景”。

二是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实力。同盾科技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打造科创高地,通过汇聚业内顶尖人才及多年高研发投入,攻克决策智能及隐私计算等相关的关键性技术,目前同盾已成功打造以天策-决策引擎、极溯-指标平台、云图-知识图谱、明模-模型平台、方升-智能运营平台、星河-大数据平台等软件为核心代表的决策智能专业软件产品集群,以及以安全对齐PSI、联邦学习FL、多方安全计算MPC、隐匿查询PIR等为代表的隐私计算产品集群,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基础设施。

三是贴合业务场景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咨询+系统”的服务模式也是同盾的独特优势,凭借具有深厚的技术、业务、咨询背景的综合性业务专家,既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又熟悉各个行业业态,结合客户数据禀赋、业务渠道、产品特性等情况,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伙伴。

助力金融信创 构建风控体系

《中国金融家》:信创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之一,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请您谈谈金融信创产业的发展会对金融风控造成哪些影响?同盾科技在助力金融信创平稳落地、实现新产品新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何经验分享?

蒋韬: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国产信创已经成为金融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词。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国内技术路线被金融机构逐渐采纳,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及复杂性,金融信创也面临诸多挑战。金融机构业务架构精细繁杂、牵一发动全身,这对信创产品的生态、性能、稳定性、适配性有更高要求。例如,在信创项目整体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从传统架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迁移到信创基础设施架构这一环至关重要。如何高质量、低风险地迁移,关系到业务系统在信创基础设施的整体落地情况。

同盾科技率先在金融风险决策领域做了基于信创的生态布局。一方面,同盾围绕反欺诈、信贷风控等业务系统,持续加强决策智能软件产品体系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以科技赋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应用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战略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产业融合。例如,作为信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技术的关键环节,产品兼容性互认证始终是同盾科技在金融信创方面的主动布局。

同盾决策智能软件产品体系主要由天策-决策引擎、云图-知识图谱、极溯-指标计算平台等核心产品构成目前已全线支持龙芯、飞腾、申威、鲲鹏、海光、兆芯等国产CPU,达梦、金仓、南大通用等国产数据库,以及麒麟、统信、中科方德、红旗、普华、欧拉等一系列国产化操作系统,并与华为、中科曙光、中科可控、海光等生态企业形成合作互认。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智能平台-智策”从硬件架构到数据库中间件等各环节也都全面支持信创标准,旨在满足开发人员在金融业务系统信创迁移改造升级或快速重构过程中的创新开发需求,助力银行构建全信创环境下完全自主可控的高性能风险管理系统。

迭代客户体验 打造安全中枢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面向信创的智能决策平台”获评“2022年金融业风险管控突出贡献”奖,请您谈谈同盾科技为金融业风险管控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蒋韬:数字经济在推动银行金融服务往更加全面、深入、便捷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形态。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线上化的获客方式具有业务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而风控领域传统手段存在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要求,于是各银行积极转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全新的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同盾科技持续的研发和探索成果为银行构建高效能、持续安全的风控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比如,银行实践智能风控过程中面临以下典型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第一,风险数据基础亟待夯实。银行内部数据由于在IT建设前期缺乏科学规划和数据治理而分散在不同系统中,虽然近几年经过数据集市、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数据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分散问题,数据质量也有所提升,但因为数据提取流程较长、加工运算能力较低以及缺乏便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等原因,导致风险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数据活力没有完全释放。

第二,风险模型的管理与开发应用有待加强。随着线上业务的迅猛发展,对风险模型的开发速度和模型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银行的模型迭代能力不足、部署流程繁琐,缺乏统一的风险模型管理平台和风险预警体系,预警信号命中率较低,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第三,缺乏多级处置方式,客户体验有待提升。风险管理的思路需从以往的“被动防范”转向“主动防御”。同时,应该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客群的风险情况和风险敏感度打造多级处置措施,提升客户体验,而不应将安全与体验的平衡“一刀切”。

针对这些挑战,同盾科技基于多年在风控技术上的积累,提出了“新一代智能业务安全中枢”的概念,希望能够助力银行建立一个适应技术、业务、风险管理不断发展迭代的业务安全中枢。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不同触点的风险情况、攻击敏感度,主动感知网络攻击泄露点,实时收集数据,针对性制定自适应的策略,打造多级处置措施,提升客户体验。从风险感知、风险决策、风险处置到风险运营,形成业务安全闭环;同时,应用实时计算、决策引擎、知识图谱、终端态势感知等技术,结合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形成一个快速响应的正反馈系统和纵深的运营服务体系,不断迭代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让银行业务创新和发展免除后顾之忧,让客户体验和运营效能得到可靠保障。

精准场景刻画 实现全程防控

《中国金融家》: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线上金融服务模式和多元化场景应用加速,在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组织化、专业化的欺诈风险。同盾科技如何运用决策智能,为金融机构筑牢欺诈防护墙,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蒋韬: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和金融欺诈手法持续翻新,新型、复合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常见的金融欺诈形式有虚假理财类、刷单返利类、杀猪盘类、虚假征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充值红包返利等等。

同盾科技结合多年来助力金融机构积累的反电诈实操经验,提出电信诈骗风险防御全场景解决方案。该方案从金融业受诈者及欺诈者双视角出发进行双轨识别,精准刻画电诈风险画像,围绕数据体系整合、平台体系规划、决策体系设计、运营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建立健全覆盖多层次的电信诈骗风险防控体系。

电信诈骗风险防御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了借记卡、贷记卡、信用卡、信贷、对公等多个业务场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策略部署、账户管控、全流程风险核查、量化评估及运营、案件分析挖掘等。

事前预警:对已发涉案账户开展全方位分析,有效识别总结出涉诈账户的客户特征、开户特征和交易特征,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风险量化预测,对当前的风险快速地进行侦测、识别和管控。

事中拦截:通过丰富的反电诈策略、时序分析及实时反诈模型,识别可疑交易,提升事中风险监测识别能力。对于高、中、低级别疑似欺诈风险,分别通过拦截或实时阻断、二次认证处置、电话银行外呼提醒客户等方式进行处置。

事后监测:首先定期开展涉案账户倒查,及时发现涉案账户风险变化趋势,并结合风险特征开展排查管控。其次构建智能运营体系,快速感知异常波动风险,解决策略不佳、效果衰减等问题,及时调优策略,实现对账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控。

聚力风险防控 不负民企担当

《中国金融家》:同盾科技在自主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请谈谈您未来的规划和愿景。

蒋韬:今年两会,中央再次强调,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层领导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也指出,民营经济一定大有可为。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

同盾科技始终以科技赋能为使命,不断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基础知识的研究。在业内顶尖人才加盟及多年研发费用高投入的支持下,同盾科技在决策智能、云原生、安全应用、隐私计算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核心技术壁垒,多项算法和软件系统已达全球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2月,同盾科技专利申请数近千件,其中不乏多个核心技术领域的国际专利;软件著作权已注册近五百件;主导并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超20余项。为了保持创新的动力,公司在人员投入上不计成本,构建了一支由人工智能、云计算、风险管理、反欺诈等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的人才队伍,近一半人员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双硕士学历近百人。

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着经济社会从“量增”到“质变”,在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重要阶段,科技企业应从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把数字技术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的实际场景之中,提升产业效率,赋能实体经济。决策智能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有关市场调研咨询公司评估,决策智能目前占有总体人工智能应用领域20.9%的份额,覆盖众多的行业和场景。作为先发启动的决策智能技术方案提供者,同盾科技将持续积极探索相关AI前沿技术和服务模式,将已具备的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定向算力管理能力以及场景算法产品的综合能力不断扩充,并建立开放创新的生态合作平台,为多行业大量的场景化决策智能应用提供越来越容易获取和部署的“上架”产品与服务。在国家数字新基建发展过程中,同盾科技致力成为丰富、高效、高价值、易获取的决策智能场景应用方案提供者和运营者,赋能更多行业客户,释放数字智能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创新价值潜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