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创新中心秘书长、诺贝尔奖获得者生命科学研究院秘书长朱乙在上海拜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务委员、名誉系主任孙钧。
朱乙秘书长向孙钧院士报告了研究院的情况和目前执行的项目。孙钧院士对研究院的创新探索进行了了解,表示:“教育强则国家兴,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要进行国际协作创新探索,让优秀的人才有施展抱负的舞台和空间。”
双方就未来人才培养和国际创新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孙钧院士(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领域国际知名专家)
1949年春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学组,获工学士学位;1956年随前苏联基辅工学院钢桥结构工程专家斯尼特柯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1979-80年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StateUniv)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资深荣誉一级终生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1),特批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986)。曾历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暨中国国家小组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学会顾问、名誉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现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专家委员会土建学科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还历任:国内外若干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名誉/讲座教授 、客座研究员,以及约30余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如: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上海市崇明长江隧道、厦门翔安和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等等,以及许多山岭铁、公路长大隧道,多座越江、跨海水底隧道工程和长江、珠江等10多座跨江公路大桥、若干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轨道交通、地下铁道,以及水利水电、铁公路交通隧道、市政过江和地下立交、煤炭矿山、国防军事和人民防空工程等等)的技术顾问和专家组专家。1960年起,在同济大学主持兴办了国内外首所“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学”专业。国内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和首批博士后导师(1986)。在隧道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建立并开拓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1960-1965),是国内外该子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数十年来,在岩土材料工程流变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软岩挤压型大变形及其工程整治、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和软科学(侧重人工智能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近海隧道和城市地下铁道防腐蚀耐久性研究、真空隧道等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子学科领域有深厚学术造诣,并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上世纪80代初叶起,承担并完成国家各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和上海市的重大、重点基金研究项目等等工程应用基础性研究方面的课题约7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40余项(处),业绩卓著;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并专著11部、参著3部。获授国家级奖励4项、部委(省、市)级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4项;由国外和国际知名人士颁发的终生荣誉一等奖 2项,连同其它各种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合共 26项。1996年入选英国大不列颠剑桥国际传纪中心世界名人录;2015年获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ISRM Fellow2015)荣誉称号。(志鹏)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