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季,青岛电影学院因一位毕业生“弃奖”事件而获得不少曝光;而同时,另一件由来自青岛电影学院等学校的同学一起创作的火车旅行短片集《青春列车》同样也赢得了广泛关注。一起来看看,这群大学生都玩了哪些新活儿吧!
首先介绍一下背景。6月29日,《青春列车》首映礼在青岛李沧万达影院举行,主创团队悉数到场,青岛本地媒体和来自青岛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作为观众出席。据导演介绍,本片从编剧到演员,全部为在校大学生,除了青岛本地学校的同学,也有从北京、广东、四川等全国多地赶来参与拍摄的同学。
剧情结构上,本片由四个剧情不相干的短片组成,全都发生在大学生坐火车毕业旅行的途中。用拍摄花絮里的说法就是“无厘头,反矫情,不煽情的,大学生坐火车出去旅行,在路上发生的故事”。
不过,本片最大的特色,还是拍摄技术——他们采用了一种从来没人使用过的“背投”画面来替代常见的绿幕合成技术。根据导演介绍,故事都发生在火车上,需要有窗外快速经过的美景作为画面亮点;但剧组经费有限,没法去租一列火车来拍片。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在道具车厢外面,拉了一块12米宽的幕布,再用三色激光投影在幕布背后投出火车窗外的景物画面。这样,从火车里往窗户外看,就真的跟火车在飞驰而过一样了。
导演自称这个玩法的灵感来自《曼达洛人》等最新美剧。这些片子都抛弃了传统的绿幕合成方法,改用Micro LED巨屏播放画面作为拍摄背景,再加上虚幻3D引擎的加持,可以实现与实景拍摄无异的效果。不过呢,说是“灵感”,也仅仅是灵感而已了。因为这些美剧的拍摄成本一集都达到千万美金,真不是你们一群大学生就可以cover得住的。
至于“从来没人使用过”其实也被“打脸”了。在花絮片里提到,后来团队发现1962年上映的首部《007》电影里,其实也用了同样的背投方式来模拟窗外的景物,而且当时的《007》剧组也是个经费不那么宽裕的团队。“说起来,我们这也是一次穿越60年的超时空致敬呢”——这话吧,还真是没说错!
不过,从成片效果来看,《青春列车》的火车窗外景物从色彩到亮度都极为逼真,对影片氛围的烘托相当到位。这样的效果还真不是1962年《007》里所使用的投影能比的。根据介绍,这群大学生拍摄时使用的是海信旗下年轻化品牌Vidda推出的三色激光投影,因为采用了最新的激光技术,色彩还原远超普通的液晶或OLED技术(达到极高的110% BT.2020超高色域和ΔE≈0.9的超高色准)。虽然在成本上和《曼达洛人》用的Micro LED巨屏无法相比(某韩国品牌110英寸Micro LED电视目前标价为1049999元),但从色彩表现来看就不遑多让了。
在花絮片中有介绍说,Micro LED巨幕的尺寸和成本成正比,屏面积越大,价格越发高昂;而投影就简单多了,毕竟只要投影机离幕布越远,投出来的画面就越大,想要画面更大,只需找块更大的幕布就行,这成本嘛和Micro LED相比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就在这些“自嘲”中,《青春列车》开拍了。火车窗前只有方寸之地,却不妨碍同学们在火车窗前表演的游刃有余。从首映礼现场观众的评价来看,这部片子的拍摄手法、表演水平和后期效果都是专业级的,很多观众和网友都留言表示看完之后自己也想来一次火车旅行了。
也有演员同学表示和以前参加的绿幕拍摄相比,这次更像是在实景中演出,更利于发挥,连NG次数都少了很多;也有来自表演系的大四同学表示,把这次极有创意的表演当做是自己的毕业礼物了。还有一位女生揭秘——自己其实和Vidda合作不止一次,之前还参加过音乐电视的发布会,当时Vidda把发布会现场搞成了草地音乐节,自己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这次听说又有新玩法,二话不说就从正在实习的外地赶回来了。
回望电影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每个年代的电影不管题材如何都是与当时的最新科技密不可分的。热门美剧开始抛弃绿幕,说明这项技术确实该被淘汰了。我们这群大学生捣鼓出来的投影模拟实景的创意,也许不能真正成为未来拍影视剧的主流,但并不妨碍这成为他们生命中充满闪光点的一刻。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