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以“算力筑基 算法牵引 场景融合”为主题的2023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暨人工智能大模型西部峰会在2023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期间召开。
大会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雨前顾问承办,汇聚省、市主管部门领导、领军专家学者、领航企业高管、本地企业高管等,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产业新机遇新未来,共商算力底座赋能大模型发展路径。今年大会标志着这一人工智能盛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成功搭建了一个汇聚政产学研各方观点和需求的交流平台,无愧于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
国内知名大模型企业首聚成都。
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在ChatGPT的驱动下,迎来了大模型的新阶段。大会现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国内知名大模型首聚成都,展示了各自的突破和应用。
成都本地大模型军团首次集中亮相。
大会现场,考拉悠然、晓多科技、明途科技、行者AI等众多成都本土大模型军团首度集中亮相。
大会集中发布四项成果。
大会现场发布了《成都人工智能算力赋能大模型落地应用机会清单》《成都人工智能百强产品》《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园区》以及“四川数字资产交易中心算力服务平台”,集中展示了成都市数字经济系列成果。
大会开启算力赋能大模型特色应用探索营。
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专家智囊团、成都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算力赋能大模型特色应用探索营”在大会现场正式开营。
一、模型赋能:共商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在ChatGPT的驱动下,迎来了大模型的新阶段。截至2023年7月底,国外已经发布了138个大模型,国内科技巨头也不甘落后,仅2023年1-7月,就有64个大模型亮相,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30个大模型问世,展现出“百模大战”的竞争态势。从大模型的应用类型来看,国外研发的大模型以通用性为主,而国内研发的大模型则以行业特色为主。虽然国内大模型的数量与国外相当,但在算力支撑与应用落地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和挑战,这是今年大会重点讨论和深入解答的问题。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深度解析了大模型的应用发展趋势。他认为,在通用领域,大模型将呈现“赢者通吃”的格局,由少数拥有数据、算力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主导。而在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将凭借专业知识和商业模式优势,更好地利用大模型提升效率并盈利。
同时,国内知名大模型首聚成都,展示了各自的突破和应用。
科大讯飞副总裁、星火军团总裁刘江详细介绍了星火认知大模型,从文本生成到语言理解再到逻辑推理,涵盖了多维度的能力和进展,并探讨了大模型应用场景及行业应用的关键要素。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成都市人工智能专家智囊团专家杨帆表示,要更好地挖掘利用算法、算力、数据的价值,需要产业界上下游一起努力,通过促进彼此的交流合作思考,才能够在新的关键性的重大技术浪潮中,做到更好的技术进步和支持。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夏风认为,随着大模型技术不断地渗透到企业业务系统,形成新的入口以后,最终会构建一个敏捷的业务中台,实现效率的巨大提升。
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拐点已至,建立“数据-算法-芯片-应用”四位一体的数据飞轮,是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进化的关键。
大会还专设了“大模型应用落地研讨会”,探讨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示大模型在医疗、金融、交通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二、算力支撑:筑牢大模型应用发展基底
大模型运行与应用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在打造算力供给高地和促进算力供需对接后,成都正在迈入算力产业的第三步跨越:算力支撑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本次大会是这一战略跨越的重要舞台。大会现场,华为昇腾计算架构部总经理喻晓源以“昇腾大模型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题发表演讲,表示华为将与众多生态伙伴和产业应用开发者一起致力于把昇腾打造成好用、易用的人工智能算力底座。
作为成都算力产业的重要支柱,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中心的建设情况、技术特点、服务范围和未来规划,表示将为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普惠算力服务,助力成都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数据显示,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已为1100余个注册用户完成了超过4100万个作业数,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核能与核技术等30余个领域。成都智算中心已为52家企业和4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提供了普惠性的公共算力服务。
华鲲振宇高级副总裁刘东以“鲲鹏展翅 昇腾万里 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阐述了其服务器整机发展战略。刘东表示,华鲲振宇全球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公司用于成都智算中心的服务器还会继续扩容。截止目前,华鲲振宇已经携手上千家伙伴构建了鲲鹏生态。
大会特别设置了“成都市算力生态服务交流会”,方便与会者集中探讨如何高效利用成都算力资源优势。
三、场景融合:推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场景融合是算力支撑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关键因素。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社会和经济条件,具有丰富的场景应用需求。成都地处中国西部地区中心,在地震灾害、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涌现大量场景融合需求,为算力支撑大模型应用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会现场,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数据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分别分享了大模型在医疗、灾害预警场景中的实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论坛上,成都本地行业应用大模型军团首次集中亮相。其中,考拉悠然展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MAGIGC码极客,一个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AI模型工具平台,可以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AI应用落地服务;晓多科技展示了AGI在电商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明途科技展示了垂类大模型如何助力政企行业的创新与应用;行者AI展示了AIGC在文娱和宣传领域的探索实践。
四、“两大组织”:保障大模型规范发展
去年大会成立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专家智囊团”和“成都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两大组织,在本届大会上得到进一步体现。在成都市人工智能智囊专家团、成都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算力赋能大模型特色应用探索营”正式开营,旨在搭建一个多方参与、共同探讨、互利共赢的平台,以推动大模型在各行各业中的规范应用和赋能。
与此同时,成都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也发布了《大模型落地应用与规范发展成都宣言》,为大模型的规范化进程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大会现场,成都市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代表宣读《大模型落地应用与规范发展成都宣言》,主张应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强调应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倡导应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价值、承诺将持续打造更加融通的开放生态,表示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发展和应用,大模型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
五、成果展示:凸显成都人工智能特色
近年来,成都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823.04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6,产业增速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73.02亿元,同比增速为32.16%;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24亿元,同比增速为36.9%。大会现场集中展示了成都市数字经济系列成果,《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园区》聚焦于展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建设亮点,《成都人工智能百强产品》则突出了成都在人工智能核心基础产品、智能应用产品和公共支撑产品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会场发布的《成都人工智能算力赋能大模型落地应用机会清单》,涵盖了100条供需信息,以促进成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快速落地与成熟应用。此外,大会还举办了“算力赋能大模型特色产品展”,全面展示了算力与大模型融合所催生的创新和价值。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后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