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打造零碳城市 共享绿色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华网 2023-11-09 17:10:41
A+ A-

11月8日,“2023(第四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暨第二届零碳中国城市峰会”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行。峰会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围绕零碳城市发展,以“共筑绿色家园,共享零碳城市”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地方政府、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协会、知名高校等国内外专业人士,通过城市专题报告、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打造零碳城市的有效路径,分享零碳城市建设经验,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嘉宾主题致辞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国家能源局原正司级巡视员孙耀唯主持了嘉宾致辞环节。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发表致辞。他表示,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最先进形式,打造零碳城市应成为多方共识,提出了四点具体措施:第一,把节能放在最突出位置,节能与提高能效不同,后者是相对减少能耗,前者则是从根源上不消耗资源。第二,数字技术赋能科技创新,把数字技术融入零碳技术研发全过程,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对打造零碳城市的支撑作用。第三,挖掘绿色金融和绿色交易的潜力,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节能减污降碳重点项目,积极培育绿色交易市场,以降低全社会成本。第四,激发国际交流互鉴的活力,参考和借鉴发达国家在零碳城市建设方面的优秀案例,加强在技术、项目、投资、市场化改革、政策制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因地制宜,学以致用,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零碳城市发展模式。

国内外能源行业专业人士主题演讲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以《涵养科学精神 领悟工程哲学 推动零碳城市》为题发表演讲。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对企业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建设零碳城市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新能源供给,深度促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三产比例;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使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交通,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和智慧交通;构建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空天地碳中和立体监测体系。陈清泉表示,“双碳”战略是指引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构建零碳城市是必然要求,要从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人为固碳端“三端发力”,推动“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会长丁文江,以视频形式发表《轻氢之镁,创新栽培》主题演讲。中国是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22年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镁具有比重轻、阻尼性能优、储氢量大、电化学容量高、生物可降解等优点。中国已可以长距离、大规模地储用氢,还可以将弃风弃光电量通过电解质制成绿氢,进行固态储氢、转化为可再生余能。水解制氢技术已臻成熟,氢密度更高,可达到13%~15.2%。丁文江还提出了“金氢”概念,这种氢不但不产生二氧化碳,反而消耗二氧化碳,制氢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负数。金氢已在放大实验阶段,若大规模推广,将有利于“双碳”战略的推进与落实。丁文江表示,镁氢技术已应用到国防军工、交通工具、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绿色农业等多个领域,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瑞典国家研究院循环经济业务负责人、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约翰·拉瑞尔,以《瑞典液态生物质天然气的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天然气虽然只占瑞典能源结构的4%,但具有重要地位,市场潜力巨大,有取代化石燃料的可能性。由于石化天然气成本上升,瑞典近年来增加了对生物质天然气与生物甲烷的进口与使用。瑞典政府与瑞典能源署大力支持生物质天然气发展,要求到2030年至少10%的重型卡车使用生物质天然气,并承担40%因能源转型而增加的成本。约翰·拉瑞尔指出,在创新技术手段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和应用如生物质天然气的现有技术,找到适合国情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零碳城市专题报告

来自江苏省常熟市、北京市昌平区、甘肃省张掖市的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高层发表了主题演讲。

江苏省常熟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晓红发表题为《常熟——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演讲。她介绍称,常熟是交通线路上的重要枢纽,历史悠久,生态和居住环境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广阔。在打造零碳城市的过程中,常熟设立智能改造专项资金,推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重点布局氢能、光伏、锂电三大方向,大力引进相关新能源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完整产业链条;声学产业规模庞大,依托“苏州·中国声谷”,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积极与国内国际优秀企业合作,打造跨国产业园和绿色低碳“科技岛”园区。吴晓红表示,常熟积极倡导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诚邀企业来到常熟投资兴业,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处长王小玲,在峰会介绍了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低碳创新情况。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是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为首都构筑了西北生态屏障。北京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东南部,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枢纽型主平台之一,定位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未来科学城总占地170.6平方公里,分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三个区域,低碳园区要素齐全,聚集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能源领域央企,海卓科技、明阳智能等能源头部民营企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0余所能源重点高校,吸引了超过15000名能源科研人才。在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方面,未来科学城100%建筑为绿色建筑,其中三星级占比超50%,各类建设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了能源智能监测平台搭建,获得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颁发的、国内首张商务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ISO37108国际标准及对应国家标准的符合性评价证书。王小玲表示,未来科学城将围绕发展定位,突破先进能源关键技术,集聚能源领域标杆项目,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把能源谷打造成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一张新名片。

甘肃省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立香,发表题为《落实“双碳”战略 建设零碳城市》的演讲。他介绍,张掖市自然景观形态多样,能源资源富集,水风光清洁能源可开发量达7700万千瓦,凹凸棒石储量占全国63%以上,钨钼储量居北方城市首位。张掖市积极加强生态建设、擦亮生态底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探索推进“碳汇十N”林草生态产品模式,设立张掖市祁连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坚持“风光水火氢氨储”多能互补开发,建设新能源“四基地一体系”,突出发展氢能绿电,出台一系列规划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引进中能建、华锐风电等龙头企业。赵立香表示,张掖将全力打造兴业平台,强化有利于发展的措施,扩大双赢领域,尽最大努力营造舒适、便捷、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环境。

产业和资本助力零碳城市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以《申能绿色金融,助力“双碳”转型》为题发表演讲。申能秉持“锐意开拓、稳健运作”的经营理念,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局,由点到面发展氢能,还积极关注绿色甲醇、生物质能、钠离子储能、海上浮式制氢等新兴能源领域。申能集团财务公司是上海首家实现自愿减排“碳中和”的金融机构和首批ESG信息自愿披露的金融机构,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与转型,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绿色贷款的支持力度,与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合作,支持集团节能低碳项目,设立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小组,以研促投、以投促贷。申能租赁公司发行“碳中和ABCP绿色债券”,累计突破170亿元。申能碳科技公司是专门成立的碳科技平台,为客户提供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等业务。其他旗下证券、基金、财险也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杨波表示,申能将持续以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实现能源金融双轮驱动,为建设零碳城市贡献金融力量。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业部总裁陈星宇发表题为《携手践行绿色低碳 共创可持续未来》的演讲。全球变暖趋势下,通威提出“为了生活更美好”的发展愿景,提出“农业+新能源”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通过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水产养殖解决粮食短缺、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另一方面打造光伏新能源产业链,研究高纯晶硅、高效电池片等光伏原材料与组件,大力建设光伏电站,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能源转型,最终形成“渔光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威已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完成超过160GW电池出货体量的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5亿吨,相当于种植14.56亿棵阔叶林。陈星宇表示,“双碳”政策不断细化,企业作为降碳主体应身体力行、不断创新,通威将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建可持续未来,为走好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零碳城市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以“零碳城市主要建设路径、未来行动方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主持,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勇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院长、华北区总裁、天津分院董事长余才志,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苏州兰德集团董事长叶锋,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洋,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参与对话,分享他们在零碳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方案。

何勇健认为,零碳城市建设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低碳化、智能化、市场化。低碳化要求城市进行清洁能源转型,从高碳、低碳到“零碳”。城市要做好分布式、智能化转型方案,除风光储等常规新能源外,也要积极利用地下热能、垃圾、生物质能等资源,配合打出“组合拳”。智能化要求城市能源与交通、建筑、工业、居民生活等其他领域结合,利用数字技术这个城市“大脑”,让能源“血液”畅通流动。市场化则要求在零碳城市建设中发挥市场力量,健全绿色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

汪义达指出,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建设零碳城市要放在“双碳”目标的总框架中考虑,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取得实效。要配套以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政府资金、银行信贷、债券要长期参与。要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节能建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零碳城市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均越来越好,但同时也面临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需继续加强、资金缺口待填补、关键技术待突破等挑战。

余才志主要介绍了十一科技在零碳城市建设中的成果。十一科技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基建、大健康、设计等领域均有涉猎的大型设计院。他将零碳城市建设划分为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生产三个阶段:规划设计是最先行的步骤,各城市主体需要依据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不同方案;项目建设则需要长远的视野,需要政府、企业及各界人士多方推动;运营生产要经济性与舒适性兼备,防止研究、投资、建设、运营各部分互相脱节。余才志同时也指出了零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两重挑战:一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源需求会不断增长;二是风光电等新能源建设面临土地紧张和输送经济性问题。但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城市将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生态、越来越美好。

杜敏强调,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修复到了关键的历史节点,第一代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中山有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在2011年荣获第一个地级国家生态市,在2017年入选了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未来将从四大方向持续发力:能源上,中山规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禁售区,碳源中吊炉电力和天然气占比60%;交通上,公交车实现100%纯电化,新上牌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80%,近年累计淘汰11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建筑上,80%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化;工业上,中山规划了2.8万亩新能源产业园,吸引新能源龙头企业。对社会效益低、环境效益低、经济效益低的传统工业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地方生态环境局勇挑大梁,制定长远的改造规划,从能源源头来解决问题。

叶锋认为,在零碳城市建设中,数字化是手段,低碳是目标,实现工业园区的低碳化是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紧跟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在低碳企业出海的同时,吸引外资绿色企业入驻。要推动工业园区去同质化,解决产业同质化、园区基础设施同质化、管理同质化等问题,打造“技术高峰”,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为园区提档升级。他指出,政府、掌握技术的低碳企业、园区运营者、入园企业形成了工业园区“新四链”,如何在小环境中联动闭环成为新问题,需要参考国外优秀案例来深入研究。(沙莎)

周永章表示,要回归低碳最本源的问题,定期出台城市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降低减碳中的社会成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引入他国节能减排专业概念,通过盘活市场制度来做大做强,零碳城市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

杨波为零碳城市建设作了画像,即风光储氢碳与“大电网”互相配合的智慧能源网络。风光技术已比较成熟,盈利性可见,氢储技术则有待创新突破和降本增效。目前除火电碳排有清晰的指标约束,其他碳排放约束仍不明显,未来企业需进一步提高低碳自愿性,模式的商业性方能凸显。对于盈利模式尚未完善的氢能等板块,政府和国有企业要大力支持,其他已盈利的风光等新能源要补充支持,同时要持续制造氢能需求,使投资企业能先成长起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