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建筑的旧式功能与空间进行了重构,体现分类强化、功能/局部放大、反向颠覆等特征。同时,建筑的新式功能与空间建构起暂时性、共享性、图像性的体验与消费新特点。建筑师工作内容及角色发生变化,需从被动的技术绘图者转向主动的协调者,要具备产品研发与新技术转化的能力,成为多样化的特长建筑师。
一些学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建筑设计将朝着“消除多种中介、扁平化、端到端”的电子商务方向发展。然而,通过对一些提出的“直接采购产品、采购服务、集成建筑”等网站平台进行比较,如猪八戒网、爱空间、齐家网,我们发现相对于平面设计和装修设计,建筑设计业务的成交量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我国知名建筑家康彬认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估了“建筑设计”在法规和投资方面的复杂性与规模,在技术整合方面的难度(包括结构、水、电、暖、材料、施工等),以及与通过“菜单组合”即可满足大多数需求的设计商品相比,建筑设计在“个性化定制”方面的高要求。相对而言,康彬认为一些建筑师工作内容与角色定位的变化更为显著。
首先,为了最大化客户价值,建筑师需要从被动的技术绘图者转变为主动的协调者。互联网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户至上,极大化客户价值”。美国PRAXIS杂志曾采访11位建筑界主流建筑师,发现目前建筑客户对建筑师的期望不仅仅局限于设计,还包括整个过程的规划和发展方面的决策建议。基于此,建筑师应该学会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既要确保建筑设计最好地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和环境的要求,同时保证投资效益和今后运营中的经济合理性。基于这一理念,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及设计机构,需要拓展工业时代的纯技术思维,要主动介入建造全过程,除完成技术绘图者角色外,还要承担起包含策划人、委托代理人、项目管理者等多重身份的协调者角色,这对建筑师的市场敏感度、策划能力、全方位理解客户及交流能力、统筹建设过程中多个参与主体的协调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师需要具备产品研发和新技术转化的能力。支付设计费用的设计委托方与最终使用建筑的客户,在私人别墅、众筹建房等少数情况下除外,通常存在差异。客户期望在经济或文化价值方面实现最大化,而用户则追求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得到最佳满足。建筑师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有助于满足单一形式的客户需求,将建筑视为“产品设计”而非传统概念中的“设计作品”,这有助于满足最大比例的多样化用户需求。康彬对建筑设计从业者提出建议:“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可以借助有利于提高用户参与的大数据交互式平台、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手段,提高对建筑群体用户使用需求的精准研究。可以参照工业设计产品的技术研发流程,进行原型设计,确定模块分解、组合逻辑,再将工业设计的“分工、采购、集成、装配”等思路,与建筑的装配式、单元式、批量化建造特点结合,进行成本控制下的精准建筑产品的开发。”
除此以外,康彬指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特定类型的建筑如医院、影剧院和行业厂房等,涉及特殊的技术要求,因而需要专业化的设计机构来满足需求。在这些机构中,建筑师不仅需要完成一般的建筑专业服务,还必须具备医疗、声学、视觉以及相关行业技术的经验和专业团队的支持,以履行一部分专业顾问工作。在这样的设计模式下,专业水平,特别是专业特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建筑师的能力要求超越传统定义,需要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经验,以应对复杂多样的建筑设计挑战。
据了解,在已进入后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绝大部分职业建筑师的工作内容与角色定位,仍停留在20世纪初工业时代的状态。过去,一座建筑从出现想法到建成使用的全过程,其流程大致可概括为:首先由城市规划师进行总体规划,业主投资方根据这一总体规划确立建设项目,建筑师按照业主的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而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施工,最后付诸使用,建筑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借助绘图进行设计”。这样的建造流程与工作内容,决定了建筑师的角色“与客户和市场不直接接触,他们被动地等待客户的任务,然后进行设计,与制作、建造现场保持分隔……建筑师更像是一名雇员而非专业顾问”。
康彬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不应仅仅是“被动等待”的角色,而应当更积极地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通过互联网,建筑师可以与客户、设计团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加紧密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反馈。建筑师可以更早地介入项目,参与规划和决策过程,为客户提供更灵活、创新的设计方案。
总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将迎来更加开放、创新的工作环境。通过积极参与项目各个阶段、拓展跨界合作、运用先进技术以及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会影响,建筑师有望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互联网时代的建筑师主动借助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建筑行业的发展!(文/张兰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