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热词。自去年9月首次提出以来,社会上有关新质生产力的讨论就不断展开,统计显示,在31个省份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9个都提及“新质生产力”。
那么当下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推崇,对于山东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打破固有印象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概括来说,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落到产业维度,要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看,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山东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并不大。
毕竟在山东省经济体系中,工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传统产业在其中占比接近七成,这构成了山东经济的基本盘,而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也意味着山东要走一段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道路,联想到山东的巨大体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此前近十年的时间里,山东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也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前两年“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曾经对于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的经历加以回顾,提及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是2012年的7.9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76%,较2012年增长17.65个百分点;当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预算145亿元,是2012年的近10倍。
可以说,山东过去十年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工业为主的刻板印象。换言之,过去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在山东以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新能源推广为代表的新动能增速优势都在不断积累,厚积薄发下,最终显现出新动能与新经济‘量势’齐升的态势。
引领区域发展责任
尽管新动能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从新兴产业占比上看,山东的高端产业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山东需要肩负更多的区域发展责任。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出台《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山东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层面提出了不少具体支持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
同年11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明确提出“抓住当前经济恢复的重要窗口期,把稳住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多次点名工业大省。
其中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工业大省、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力争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为稳定全国工业经济挑大梁”,“东部工业大省主动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等内容。
以山东的体量来说,可谓当之无愧的“工业大省”,而国家对于山东发展的要求也并不局限于自身,而是希望山东能够发挥自身工业大省的优势,为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而山东也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发展成就。
紧接着上述两大国家级文件发布,2022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多级政策叠加之下,山东加速淘汰落后动能,推进传统动能的提档升级,成果卓著。
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突破9300万千瓦。新增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9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6.5%。
此外,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智能工厂16个,培育“产业大脑”32家,产业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居全国前列;超算互联、画质芯片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
新质生产力再出发
所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此时的山东发展而言,可谓是恰逢其时。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山东来讲,无论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还是改造提升后的传统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山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有不少涉及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
其中尤其明确指出,“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站在整个发展版图上看,山东正以济南、青岛、烟台三大万亿城市为引领,带动全省开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力培育先进生产力,枣庄锂电新能源、滨州铝新材料、济宁智能装备、威海医疗器械、菏泽中医药等一大批产业集群也正迅速发展起来。
尽管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久,但在山东已然蔚然成势。
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的“量质齐升”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主线;而新质生产力,就是点燃“量增”引擎、激活“质优”动能的关键密码,而山东已然把握住了发展的关键。(本文作者:王先涛)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