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如何规划信创 IT 基础建设?青云科技放出探索路径

来源:实况网 2024-03-29 10:31:43
A+ A-

云计算作为当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在各行各业迅速得到应用和推广。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先后出多项重要措施,支持、鼓励企业发展和运用云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 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云计算被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中的首位。

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拥抱云计算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积极开展软件系统架构转型、软件开发部署方式转型、数据中心云化等具体工作,一方面,希望通过替代升级引入各种新技术、新、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科技实力,推动各种创新场景的孵化与发展,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也对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技术信创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锚定“数字化”和“国产技术”,加快基础设施能力的优化迭代和信创合规建设步伐。

1. 技术方向选择

在规划信创 IT 基础设施建设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向。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选择。

•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抽象为逻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

•超融合: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到一体的超融合,简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部署。

•私有云:建立私有云环境,将 IT 资源集中部署和管理,提高数据安全和可控

•容器云:采用容器技术,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部署、运行和管理。

2. 按需持续进化的能力

企业在规划信创 IT 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具备按需持续进化的能力。这意味着企业能够灵活调整和扩展基础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同时,企业还应注重采用具有良好可扩展和升级能力的技术方案,以便在未来能够无缝地引入新的技术和功能。

3. 一体化能力

在 IT 基础建设时,企业常常面临分阶段、分场景建设多套并存的、版本不一、架构各异的基部架构问题。这种碎片化的建设模式不仅导致运维难、使用难、升级难等问题,还影响了企业应用的深入推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体化的 IT 基础设施成为必然选择。这样的信创 IT 基础设施应该具备 SDC、SDS、SDN、容器、运维和云管等重要模块能力,并且与传统架构趋同,实现信创架构和传统架构的能力一致和管理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信创运维经验,进一步完善云的易用和稳定

4. 多架构芯片的统一管理

数据中心仍然面临多条主流技术路线、多种硬件品牌并存,信创供应链保障也存在不确定风险。

新建信创 IT 基础设施需要屏蔽硬件不成熟和品控不足带来的稳定问题,还可屏蔽各种路线的差异需求,提供统一的基础架构替代升级和业务支撑,降低了底层硬件差异的影响,实现快速的软硬件基础架构替代和业务支撑的统一。

一云多芯可以基于一体化底座提供多样资源,从而满足屏蔽底层差异,成为快速实现基础软硬件替代和统一业务支撑的关键需求。

5. 保持中立

信创云宜充分兼容各品牌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通过生产级适配生态并开源开放,信创云可以扩展应用到多云环境,连接基础架构、云服务和全生态的厂商,以兼容主要中间件、数据库等业务环境。此外,信创云通过开源开放的框架,快速集成第三方生态产品,实现业务应用的跨云运行,可有效避免上线即孤岛的问题。同时,信创云的异构兼容能力也必须十分广泛,能够满足各类异构环境的需求。

建信创数字基石,解锁算力自由

构建先进的信创 IT 基础设施是企业在云计算时代的重要任务。企业不断深入云化转型、科研体系深度接轨实体经济以及数据科学新领域的飞速发展,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化、巨量化趋势。

青云信创产品全面适配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信创生态建设。青云科技(qingcloud.com)是信创行业首批支持“一云多芯”和“一池多芯”统一管理的厂商,可以帮助用户在同一个管理之下实现国产 x86 和 ARM 芯片服务器的统一交付和管理。同时,青云提供从虚拟化、通用云计算、容器计算、弹能计算、AI 计算等多种算力,通过弹伸缩、简便运维提升综合算效,不仅能满足各行各业的 OA 办公、关键业务承载等场景需求,更能满足材料学、基因组学、生命科学、CAE 仿真、深度学、地理测绘、影视渲染等应用场景的算力需求。

青云信创云产品全家族

青云信创云已在多个行业、数十家重点客户的信创环境得到应用,如: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公安系统、能源企业等,并且为国家超算中心、区域科研中心、顶尖高校提供丰富的算力支持。青云科技将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在技术、产品及方案打造上,不断创新,并协同信创生态伙伴,在标准制定、产品兼容、生态互信等层面深化合作,加速企业信创落地。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