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这是在中央层面的工作部署中首次出现“零碳园区”一词。
园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聚集区域,是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的关键节点。从能源供给侧来看,零碳园区的建设会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园区的广泛应用;从能源消费侧来看,零碳园区会促使园区内企业优化能源消费方式,降低高载能产业的碳排放,同时带动新能源资源的就地消纳与开发利用,促进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平衡。
中央对零碳园区的部署,表明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部署向更加精细化、区域化推进,体现了国家对产业园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要将园区打造成为零碳发展的示范区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零碳园区的关键,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园区实现低碳化、零碳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智能微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以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特性,助力园区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在山东省能源局公布的《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中,青岛市奥帆中心零碳园区、特来电“光储直柔”园区2个项目入选。其中指出,青岛特来电“光储直柔”园区通过集成400kW装机容量、500个新能源充放电车位和多形式储能系统,利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分布式移动储能装置,使每辆新能源汽车均可成为移动储能单元,实现源网荷储及电动汽车的协同与融合,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意义。
零碳园区的核心,实现能源、建筑和交通零碳排放
打造零碳园区的核心在于实现能源、建筑和交通的零碳排放。通过绿色和数智化的能源、建筑、交通解决方案,推进零碳园区的建设评价体系。
建设零碳园区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零碳”理念,将新能源作为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先考虑零碳、低碳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并形成与电网、多元能源安全保供的格局。据悉,定位于“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筑”的特来电总部大楼,在兼顾多种效益方面该园区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该大楼采用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玻璃,不仅为楼宇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还通过光伏玻璃与储能设备的结合,使得特来电零碳大楼能够在电价低谷时段储存电能,以备高峰时段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该大楼还融合了智慧泊车、自动充电、车网互动、智能微网、低谷蓄能、数字平台、多站合一、零碳楼宇等特色技术,将新能源、新交通和绿色建筑有机融合。这一创新应用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更大大降低了碳排放。
零碳园区的新引擎,虚拟电厂参与能源管理
零碳园区的建设与运营是高度专业化的过程。在微电网的基础上,零碳园区可以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运营能力,让零碳园区“活起来”,将能和碳进行动态科学地使用和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运营,降低能耗与成本。
每个园区就是一个微电网,就是虚拟电厂的一个调度节点。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和可调节负荷等多种资源,形成园区用能管理的“智能中枢”。它搭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源网储荷”有效协同、数字化精细管理,在有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基础上,实时监控电力供需,自动调节用电需求,确保电力的实时平衡,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资产增值能力,实现园区盈利模式多样化。
虚拟电厂能够激励更多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及用电者参与其中。未来,一个个独立园区的资源可以聚合起来,参与到虚拟电厂中,助力削峰填谷,为城市节能减碳,电网平稳保驾护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向社会各界传达了低碳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关注零碳园区建设的巨大机遇,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创新力量进入这一领域,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低碳、零碳方向升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