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以“新质 新人才”为主题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
本次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导发起。作为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领域最权威学府和前沿学术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促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等领域具有高度权威。
李育辉、赵忠、李祥林、王天宇共同发布报告
发布会现场吸引来多位业界专家及企业人才。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教授李育辉、副教授王天宇,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孙兴伟,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并共同对报告进行深入解读。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和推进新时代下劳动关系变革的最优解。
据了解,报告通过对联想集团、TCL科技集团等智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调研,特别是对联想集团合肥、武汉、深圳、天津4座产业基地进行深入实地考察,勾勒出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紫领人才;另外通过对紫领人才代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构建出基于业务高效驱动、新质科技接纳、创新学习进取、多元技术融合、人际沟通影响和核心价值引领等6个核心胜任力因子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胜任力模型”,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指引,也为企业招聘、选拔、培训和激励人才提供了清晰的依据,同时为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指导。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于2024年10月12日印发以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变革,引发政府、产业、学界面临的一致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致辞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将劳动群体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产生诸如‘紫领’这类新兴产业工人群体,这也是有效应对技术进步和挑战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认为,“紫领”群体的兴起,最根本的表现是劳动者劳动禀赋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必然带来了整个产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紫领人才既不同于过去的白领,也不同于过去的蓝领。如同先锋队、排头兵一样,全面成为带动产业工人队伍向新质生产力应用人才做大量的演变。”报告发布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指出,在AI赋能劳动者技能的过程中,紫领人才是AI赋能的优势群体,其得到了AI更大的职业技能增强效应,而非替代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分享报告内容
“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认为,我国应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创造就业机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并充分释放劳动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报告的研究数据表明,在人才需求数量方面,2022年全国紫领人才总需求约为2500万人,而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和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紫领人才的总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超过3100万人,占制造业总劳动需求的近四分之一。
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致辞
不同于以往“进工厂=拧螺丝”的刻板印象,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认为,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背景驱动下,进入工厂成为“紫领”将成为年轻人更稳定、长期的职业发展路径,紫领人才会因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更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和相对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联想教育总裁李祥林分享紫领人才培育案例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是国内首份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报告,旨在系统性梳理和探究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这一新兴人才群体,为身处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浪潮中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人才选育留用的参考蓝本,也为快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出高质量解决方案。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致辞
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所说:“以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必将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注入取之不尽的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