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县狼牙山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正在应用北京市海淀区帮扶并安装的DR网络系统给村民做检查,并将数据上传到县医院会同北京三甲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高强摄
一场大病,对于刚刚走上脱贫路的一些贫困户来说,往往意味着脱贫又返贫。
“看病难!对贫困老百姓来说,疼得受不了、肿到动不了,才觉得是病,才去医院,不然就忍着。”河北易县狼牙山镇70多岁的赵大爷说。
从2018年开始,赵大爷经常被咳嗽和胸闷折腾睡不着觉,同村的人说,只有去县人民医院做CT影像才能诊断。去100里之外的县城看病?对赵大爷来说,需要早上4点多起床,徒步走到客车站,经过几个小时的客车才能到达目的地。一番周折,本就胸闷和咳嗽的病情会更严重。何况,去县城来回路费就要近百元,诊断完成后,要治病的钱也是个未知数啊……想到这些,赵大爷通常选择“忍”。
赵大爷还不是最难的,易县境内,最远的村镇到易县人民医院就诊需要赶200里左右的路,到了县里,看完病就面临晚上回不去的情况。
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对口帮扶易县以来,海淀区政府、区卫健委高度重视区县合作,对口帮扶单位倾尽全力真帮实扶。
今年4月,再次感到身体不适的赵大爷来到离家两公里的狼牙山中心卫生院就诊。老人到了卫生院才注意到,往日的小院落已经变成了小楼房。这里的CT医疗设施不像过去因为没有会使用的医疗人才而成为“摆设”,检查和诊断过程也很顺利,不像村里人说的要到县城才能进行“CT影像分析诊断”。
“影像器材、心电器材其实我们卫生院都有,可是都快积了一层灰。不是咱们不用它,而是实在缺乏有资质、有水平的诊断解析人员。”狼牙山中心卫生院院长孙艳招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海淀区为易县医疗机构送来了与互联网远程心电服务企业的合作——以易县乡镇卫生院最缺专业人才的心电、影像两大科室为抓手,通过“云医疗”将易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和心电科专业医师资源远程“送到”乡镇患者面前。同时,海淀区还请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专家进行疑难问题诊断支持,形成了乡镇医院、易县人民医院和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的“医联体”。
“县里诊疗不清,患者的影像资料会直接传到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断。易县贫困群众不用下山,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北京三级医院的诊疗资源。”海淀区挂职干部,易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沈景茂介绍说,在海淀区发改委的大力帮扶下,自2019年11月以来,易县人民医院与全县28家乡镇卫生院(包括1个城市管理处)实现互联互通远程服务,27家乡镇卫生院开始有了高资质的医生24小时应诊,医疗检查结果10分钟到半小时就可以拿到。这一便捷的“云医疗”,已为易县上万人次乡镇病患提供了服务,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贫困户。
“省却的不仅是时间,还有金钱,乡镇卫生院的医保报销幅度是各级医院中最大的。”赵大爷高兴地说,面对贫困山区的“看病难”,海淀区没有用简单的投资捐赠“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一根网线,把医疗人才高效运用起来,解决了看病难!
日前,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社区卫生中心与易县狼牙山镇卫生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当天,海淀区22个医疗机构与易县22个乡镇卫生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至此,海淀区健康扶贫“一对一”帮扶易县的医疗机构达28家,易县共28家乡镇卫生院(包括1个城市管理处)实现了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县乡两级全覆盖。地处太行山区的易县彻底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记者 韩梅)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