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G为引领的“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快,正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支撑。而5G作为新基建之“基”,借助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广覆盖等特性,实现全新的通信网络能力,赋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
等前沿技术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将催生一场关联众多领域的产业革命。
近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已正式启动。5G大赛至今已走过两个年头,催生了众多优秀企业,助力5G在众多垂直领域的落地推广。在去年的大赛上,上海分赛一共收到141个申报项目,30支队伍入围决赛,产生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获奖作品代表上海赛区进入全国总决赛,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
今年的上海分赛共收到160个申报项目,并将于8月18日和28日分别开展初赛和决赛。上海分赛将更聚焦于项目的实用性,加大对项目的落地实施和商用情况的评估和考量。除常规设置一、二、三等奖之外,还设立最佳创新奖、最佳组织奖、疫情防控专项奖、新片区伯乐奖等若干特色奖项,以期选拔优秀项目推荐进入全国舞台。为进一步挖掘和孵化一批可以落地的5G应用项目,本届大赛将特邀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参与项目的路演和评审,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加快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四个品牌"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
网络先行 上海5G建设夯实新基建底座
作为全国5G建设的先头兵,上海市委、市政府对“5G+”计划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实施意见》、《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及《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5G网络作为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基建”的重点领域之一,计划到2021年,实现5G产业“三个千亿”的目标,全方位助推5G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集聚发展能力。
在网络建设上,上海已成为全国5G基站部署最多的城市。截至7月底,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超2.5万个,5G室内小站超3.1万个。在产业集聚上,上海几乎覆盖了5G基带芯片、通信设备、通信终端等通信制造全产业链,同时集聚了大飞机、汽车、船舶等诸多大型制造企业,在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领域也是全国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是5G应用落地的天然试验场。上海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共推进了292项5G应用项目,带动5G产业链、业务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在人才培育上,上海围绕5G核心企业人才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5G研发人才引进,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源动力。经行业初步统计,主流5G核心产业链企业在上海共有研发人才2.3万人,占全国总数超过52%。
创新集聚 5G赋能各行业应用场景落地
作为支撑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三大发展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5G将借助大赛东风,为上海筑牢新基建底座,赋能百业千行。上海将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民生等十大领域,推进5G标杆示范应用落地。
对于上海产业发展而言,智能制造是5G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5G技术切合了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对无线网络的应用需求,借助5G相关应用,企业可以打通生产流程,实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推进产业链制造资源整合。同时,上海在5G医疗领域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继率先探索基于5G的急诊急救一体化新模式、打造国内第一辆5G救护车之后,全国首个“5G医疗新基建”项目也在上海落地,将创新建设5G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卓越的医疗服务。疫情期间,上海在突击抢建的发热病房中,使用了5G远程会诊、5G消毒、运送和会诊机器人、5G智能远程监护等5G应用场景,为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对普通市民而言,5G可能意味着更快的网速,更便利的服务体验,但5G为城市生活带来的益处远远不止于此。5G技术可根据居民生活消费习惯,创造一大批的应用,包括智能停车、智慧零售、智慧导航等智慧商圈服务,通过5G网络结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视频监控等技术,改造消费设施,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
新变局、新经济、新机遇,上海以5G为底色的新基建蓝图已经铺开。2020年是5G网络建设攻坚年、5G应用赋能起步年、5G产业发展深化年,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以赛促创,通过本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分赛的举办,为开放融合的5G生态及新基建注入强动力,掀起5G应用新高潮,上海5G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