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中国-东盟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财讯网 2025-03-23 20:55:46
A+ A-

12月9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支持机构(RSU)在印尼雅加达正式落成,标志着RSU全面投入运作。至此,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尤其体现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

一、中国-东盟合作建设成效

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贸易、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合作方面。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99万亿元,东盟连续5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显示出双方经贸合作的强劲动力。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中国在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中越贸易额在2021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中间品-消费品”的垂直分工体系,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旗舰项目的推进,极大地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提升了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水。数字经济合作也取得了突破进展中国企业在东盟建成的5G基站数量占区域量的35%,跨境二维码支付系统覆盖了东盟10国的超200万商户,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渗透至经济民生领域。此外,绿色低碳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在东盟清洁能源领域的累计投资超过5GW装机容量,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成效显著,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中国品牌在东盟市场份额突破45%,推动了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

二、中国-东盟合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中国-东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双方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市场依赖问题突出。2023年,中国对越南的贸易顺差高达454.71亿美元,而对马来西亚的贸易逆差达到155.35亿美元。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均衡反映了东盟国家对华出口依赖程度的差异。其次,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重构对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产生了冲击。2022年5月,美国发起“印太经济框架”谈判,意图重新定义亚太地区的经济版图,增加了中国在东盟市场中的贸易和投资竞争。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和岸外包趋势也促使东盟国家如越南、印尼等地迅速崛起为新的制造业枢纽,这对中国-东盟的产业链协同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区域经济发展水的分化也制约了一体化进程。东盟内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而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仍面临诸多发展挑战,区域内的经济鸿沟加剧了一体化的复杂。数字鸿沟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缅甸、老挝等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和智能手机使用率远低于东盟均水,制约了数字化协同推进。

三、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中国-东盟合作高质量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该通道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连接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的物流效率。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了30%,显著降低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成本。通过泛亚铁路运输网和北部湾港口海运网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陆路和海上联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供应链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推行数字与智能管理,延展区域服务范围,增强了风险应对韧,确保了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高效流通。在产业链方面,中国与东盟通过推动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和东盟国家转移,形成了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效应。例如,越南和印尼等国家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推动了区域内的产业链分工。此外,中国与东盟通过加大信息、旅游等服务业投资,构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路径,提升了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还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联动效应,形成了以成都、重庆、昆明、南宁等城市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

随着RCEP的生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结束,中国与东盟的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未来,中国与东盟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同时,中国与东盟应共同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挑战,通过加强制度合作和规则协调,提升区域供应链的韧和安全

(作者:邓祥征,北京工商大学;高云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