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苇杭
2018年,对于赵燕宜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她凭借多年在医药出版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出色表现,从之前的岗位脱颖而出,正式担任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社长,兼任《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期刊社社长等重要职务,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征程。
(右二为赵燕宜)
“当时来到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肩负起这些重要职责,对我而言,这是全新的挑战,但我也怀揣着十足的热情与信心,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医药出版与学术的天地里继续深耕,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赵燕宜向记者说道。
回顾赵燕宜的从业经历,1998年8月,她踏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从中医编辑中心的一名普通编辑做起,此后的多年间,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在教材办公室、教材编辑中心、药学编辑中心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职,一路从编辑成长为肩负重要管理职责的领导角色。在出版社工作的十余年间,赵燕宜精心策划并组织编写了诸如《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规划教材》等系列教材,多达100个品种,这些教材后来被全国近80所医药高等院校广泛采用,为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筑牢了根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与食品药品类专业教材》更是入选“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成为众多院校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近年来,赵燕宜在医药出版领域屡创佳绩。她主持出版的《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年第6期入选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策划编辑的《新编中国药材学》荣获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在期刊建设与运营方面,她担任主编的《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在她的主持下由新闻类期刊成功转型为医药领域高影响力学术型期刊,自2018年以来,赵燕宜通过精心策划选题、完善编辑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杂志的质量与影响力。在她的引领下,杂志深度聚焦于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刊载了关于食品药品监管重大理论研究、前沿发现等高影响力论文800余篇,其中top1%高被引论文近百篇,复合影响因子由2017年的0.093升至2024年的1.476,连续3年被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2024年成功通过三轮严格评估,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其转型成果受到了《中国医药报》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赵燕宜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还有《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杂志,她具体负责完成了该刊重组及重组后的办刊规划及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关键工作。通过打造新媒体平台、入驻学习强国号等举措,杂志吸引了近200万用户关注,搭建起了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知识传播平台。同时,她率领团队积极汇聚行业力量,组建了近千人的合理用药专家库,精心打造出视频及直播合理用药科普品牌,通过组织开展“合理用药基层巡讲”活动以及“合理用药百家谈”直播节目310余场,将科学合理的用药知识传递到基层,惠及了10多万基层医师药师,有力推动了合理用药理念在基层的普及。凭借这些亮眼成绩,该杂志在2024年被收录为《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刊物之一。
出版工作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选题的把握,在这个方面,赵燕宜有着自己的见解。如果长期坚持一种固定的思路去做选题、做内容,看似省力,实则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她的做法是每次策划选题、组织内容时,都会反复思考、多角度审视,不断推翻、重建,经历多次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在她看来,医药行业在高速发展变化,只有这样不断迭代、优化,才能让出版与学术内容更贴合行业实际,更反映前沿发展。赵燕宜认为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整个行业内的从业者们,大家都身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都需要秉持这样一种积极求变的态度,敢于质疑自己、突破自己,在不断否定、重构的过程中,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如果只是图省事、走捷径,不仅不会进步,久而久之还会失去创新能力。
赵燕宜告诉记者,医药学术的出版传播是一个立体的结构,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知识传播的推动者,也是行业交流的搭建者,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桥梁。谈到日常工作,赵燕宜表示,策划选题、审核稿件等编辑相关工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毕竟保证内容的高质量是一切的基础。此外,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和其使命还包括学术引领和学者培养,组织各类大型学术会议与课题研究也是重要内容,她组织的“第一届中国药物制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第一届、第二届药物创新&监管科学学术大会”千人规模的学术交流大会,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从业者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每次活动都备受关注,也被众多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纷纷报道。同时,她还积极组织或主持大型课题研究,例如“疫苗创新技术”“创新技术与食品监管决策关系”等课题,其成果书籍《疫苗创新技术》被Spriger出版社购买英文出版权,引进翻译的《生物制药工艺与设计》也已正式出版发行,两本书都成为了中国药品监管系统案头的重要工具书。
(赵燕宜在行业活动中发表讲话)
总结下来,她的工作既面向行业内的专业机构、科研人员,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还肩负着向广大基层医师药师、普通民众普及医药知识的责任。虽然忙碌,但她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我希望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挖掘优质内容、推动行业发展上,让医药出版发挥更大的价值。”
谈及自己工作的价值体现,赵燕宜认为,对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说,出版的各类书籍、期刊需要提供更具深度、更精准、更前沿的知识与观点。在选题策划和出版内容组织上,“专业”和“实用”一直都是她坚持的原则。她希望通过深入的内容策划,让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实践,帮助专业人士更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医药出版工作内容丰富多元,考核也更多样化,很难完全用量化指标去衡量,而让读者、行业内专业人士满意以及能够得到同行认可,是她认为比较重要的考核标准。
而且赵燕宜认为医药事业关乎生命与健康,健康不仅是生理问题,它更重要的来自心理与精神,因此医药出版人不仅要考虑科学问题,也要理解文化、哲学、艺术对生命和健康的影响。赵燕宜在办刊过程中还拓展了文化、艺术、哲学思考。她策划出版的中医药文化杂志书《青囊》系列也广受好评,全书四本,四本书书名连起来形成了一句包含中医与中药药名的诗:《青囊》*《辛夷花开》《菊天下》,《卷耳药香*浅尝》,每一味药也体现了出版的时间。围绕着中药体系,她开创了“本草中国”植物科学画系列“青囊”系列文创。包括:与中国邮政合作每年推出杂志封面邮票邮册,24幅由中药鉴定学家鉴定,植物画画家绘制的手绘植物科学画挂画、明信片,青囊手提包、笔记本、书签,合理用药手账及药盒,受到很多读者喜爱,挂画和青囊手提包成为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爆款产品,被推荐代表中国礼品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博物展。在两本杂志同名的新媒体上,赵燕宜推出了“悦读*心灵瑜伽”“节气之心”“三分钟说药”“每天一个用药误区”等视频栏目,推广文化、哲学及医药相关知识。关于医药出版传播的价值她经常以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来概括: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工作之余,赵燕宜也有着自己放松身心的方式。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在文字的世界里汲取养分、沉淀思绪,这也与她平日里严谨认真的工作状态相得益彰,让她能以更好的状态再次投入到热爱的医药出版与学术事业中,继续迎风而行,探索不止,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她一直坚守的信念一样,在医药出版行业,唯有脚踏实地、用心耕耘,坚持长期的热爱与投入,才能打造出有价值的作品,赢得大众的认可,进而用专业和热爱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