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日益向着薄、轻、柔方向发展,已形成万亿产业规模。柔性电子是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柔性透明电极,柔性功能器件,柔性散热和柔性能源等功能组件。电子产品和原子级制造最理想的制备是可以实现大面积、低成本和高效率印刷制备。
原子级制造是制造技术继宏/介观制造、微米制造、纳米制造后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终极技术能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根技术”;是世界制造大国竞争博弈的重要战场;是一项能够产生变革性影响的技术,具有颠覆性意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金奖和铂金奖,千人计划联谊会自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副主任,日本科学促进会学者,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王帅从事柔性电子(芯片)-原子制造应用基础和工业应用研究有着多年深厚的经验及成果,包括限域印刷技术和原子印刷制造,以及在芯片散热、芯片供能电池、功能芯片和人机交互智能显示等应用。提出了“限域印刷技术”,通过限域效应,对构建限域空间内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精确调控,实现其在光电/能源/传感器件等方面超高性能印刷制备,和原子印刷制造,并在显示、显示/芯片散热等工业产品方面做出贡献。
2006年~2010年间,发展和报道的“限域喷印技术”,通过微米级别模板限域辅助的方式,在2009和2010年,分别首次实现了石墨烯印刷电子和石墨烯印刷光电传感器,已在学术界,形成了广泛影响力,被Nature Nano,Nature Chemistry,Nature Photonics,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等引用近千(986)次;在工业界,已被用于万亿产业规模OLED显示屏的印制。
随着全球信息及A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面积显示/高端芯片对高性能薄膜散热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利用限域印刷技术开发的散热膜,其热扩散系数达到3000 mm² s⁻¹,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到六倍。此项技术成果荣获第22届英国伦敦国际发明展的铂金奖和金奖。其中铂金奖为该展会的最高荣誉,专门颁发给在创新、实用和商业性方面表现卓越的发明项目。限域印刷技术已被用于制备碳纳米充放电最快的轻柔薄膜电容器,和解决锂电池功率密度低的局限。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帅教授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包括“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等20余项科研奖项,受到人民日报、青年日报和光明日报等访问和报道。获日本科学促进会JSPS fellowship(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十大科技进展(2015 年)、千人计划五项年度关注探索&成就之一(2015 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与华科机械学院合作,2017 年)、湖北省自然科技二等奖(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技一等奖(与北京化学所合作,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2年),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金奖和铂金奖(2023年),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二等奖(2024年),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重大科技成果(2024年)。
将限域空间由微米级别缩减到纳米甚至埃米级别,可以实现原子的限域印刷制造。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团队经“十年磨一剑”,从2006年印刷微米器件,到2016实现了埃米原子的印制。团队借助限域环境(埃米级别通道和异质结等)的构建,已先后实现金和钯等原子的印刷制造,并体现了超高性能。如在2016年,借助电辅助dip-coating金原子在二氧化锰埃米级别通道。其原子沉积得到清华大学国家电镜中心的证实,并实现了接近其理论值的储电能力和金属氧化物最快电容器,被自然基金委邀稿在其主页介绍进展。单原子/团簇已被用于制备高效的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电堆。
“原子级制造技术可以形成新质生产力”。限域印刷技术在原子制造已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像才出土萌芽,如能获得支持的土壤,生长的雨露,和发展的空间,有希望获得深根原子级制造的机会,成长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根技术”的一部分。(文/陈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