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克什克腾草原上,一群群健硕的昭乌达肉羊如白云般点缀着无垠的绿毯。它们不仅是牧民眼中的“绿色金矿”,更是中国畜牧业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鲜活见证。从德国美利奴羊的“外籍基因”到我国首个草原型肉羊自主品牌,昭乌达肉羊用60余年的蜕变史,书写了一段科技兴牧、品牌强农的传奇篇章。
破茧成蝶:科技育种铸就“草原基因”
昭乌达肉羊的诞生,是一部三代牧羊人与科技工作者接力的史诗。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在赤峰建立“好鲁库种羊场”,引进德国美利奴羊,开启了杂交改良的序章。历经半个多世纪,通过横交固定、分子标记筛选等技术创新,以蒙古羊为母本、多国美利奴羊为父本,最终培育出兼具耐寒耐粗饲、肉质鲜嫩无膻的“草原型肉羊”新品种。2012年,昭乌达肉羊通过国家审定,填补了我国草原肉羊品种的空白,其成年公羊体重可达95.7公斤,产肉量比普通羊高30%,被誉为“草原上的黑松露”。
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企业开展“高繁品系”选育,将繁殖成活率提升至95%,并依托胚胎移植技术加速良种扩繁。每只羊拥有10亩天然草场的生态养殖模式,更让昭乌达肉羊成为“吃着中草药、喝着矿泉水”长大的健康代名词。
品牌突围:从地域名片到全国标杆
品牌是品质的承诺,更是市场的通行证。2015年,“昭乌达肉羊”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其保护范围覆盖赤峰北部6个旗县,存栏量突破200万只。为打破“酒香巷子深”的困局,克什克腾旗政府以央视财经频道为跳板,通过《第一时间》栏目向全国展示“鲜而不腻、嫩而不膻”的产品特色,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2023年,“首届中国(赤峰)乡村振兴品牌建设大会”上,《昭乌达肉羊产业化标准体系》九项团体标准正式立项,涵盖育种、养殖、加工全链条,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一首《爱上昭乌达》草原金曲传唱大江南北,乌兰托娅等歌唱家的深情演绎,将品牌文化融入民族情感,激活了消费者对草原生态的无限向往。
富民强链:“羊联体”模式激活乡村振兴
“养一只昭乌达肉羊,效益是普通羊的2.1倍!”牧民哈丹巴特尔兄弟的案例印证了品牌的富民效应。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羊联体”模式,企业提供种羊、技术并保底回收,牧民年均增收超10万元。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克旗46%的养殖户,带动7900余户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
产业链的延伸更让品牌价值倍增。赤峰市构建了从种羊繁育、生态牧场到冷链物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赤诚峰味·昭乌达肉羊”三链体系启动,每选集团等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年出栏量突破130万只,产值超十亿元。
绿色共赢:生态与经济的和谐交响
昭乌达肉羊的崛起,不仅是产业的胜利,更是生态智慧的结晶。通过舍饲育肥和粪污资源化技术,草原载畜量得到科学调控,实现了“草畜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其低碳养殖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标杆,为北方牧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方案。
从“草原羊”到“领头羊”,昭乌达肉羊用科技之笔改写命运,以品牌之力撬动市场,凭富民之心振兴乡村。它不仅是赤峰递给世界的一张“草原名片”,更是中国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缩影。未来,随着良种覆盖率提升和“休闲牧场”等新业态探索,昭乌达肉羊将继续引领草原牧歌,奏响乡村振兴的更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