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在结构性复苏中展现韧性,A股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后迎来超跌反弹。市场哑铃型配置特征显著,低风险偏好资金与成长型资金双轮驱动格局初步形成。面对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中欧基金旗下多名基金经理在年报中分享了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及投资策略的研判,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宏观经济变革:中央政府主导,新质生产力与消费成长方向
中欧基金价值派基金经理蓝小康在年报中指出,本轮宏观经济的动能由中央政府启动,核心目标指向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居民财富及房地产新循环问题。他借鉴桥水创始人、经济学家达里奥的框架表示:中国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和国内秩序。国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优化分配结构推动经济循环;国际层面则通过科技突破(如六代机、DeepSeek)提升话语权,重塑多极化世界中的经济附加值。中长期来看,新质生产力与消费升级将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方向。
AI产业:模型智能升级驱动,应用商业化加速落地
擅长AI投资的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与刘伟伟均认为,人工智能仍是2025年最大产业创新方向。冯炉丹指出,2024年行业焦点从基础设施转向AI新硬件与应用,国产基座模型能力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她强调,Scaling Law仍是推动大模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需重点关注3D生成、持续学习机制及原生多模态架构等突破方向。刘伟伟则进一步指出,DeepSeek的成功将加速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推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同时大模型成本下降将加速行业应用渗透,AI硬件、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有望迎来商业化爆发。
医药生物:创新驱动与国际化并重,聚焦高临床价值领域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震荡调整,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经理葛兰认为,政策导向仍以“三高”(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高性价比)为核心。她表示,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仍是核心布局主线,政策支持、海外投融资回暖及国内研发能力提升为行业提供成长空间。消费医疗与OTC板块受益于居民健康消费升级,重点关注产品线丰富、渠道管理高效的龙头企业。此外,国际化能力成为筛选标的的重要维度,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显著增加,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切入国际市场,有望拉动中长期成长。
内需复苏:顺周期行业迎布局时机,科技与内需双主线并行
刘伟伟对2025年国内经济企稳复苏充满信心,预计资本市场将在基本面与流动性双重助推下取得良好表现。结构上,市场主线将围绕科技与内需展开:科技方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算力基础设施、AI硬件、智能驾驶等;内需方向则随着经济拐点明确,工程机械、食品饮料等顺周期行业迎来布局良机。
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在变革中寻找新机遇。中欧基金基金经理们的研判显示,AI、创新医药与内需复苏将成为核心投资主线,而模型智能升级、国产算力突破及居民健康消费升级等细分领域,或将成为投资者捕捉结构性机会的关键抓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