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大国正在变老,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 来源:财讯网 2022-07-24 12:35:06 A+ A-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有一件“家事”正越来越成为“国事”——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问题已端端正正摆上台面。 这个问题,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说它有多重要都不为过。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养老是各家的家事。不过,“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不要说3亿,1亿就足以深刻影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然显示了一些端倪,中国18.7%的老龄化程度,已属中度老龄化。但大部分家庭并未做好准备,也缺乏完善的养老设施和服务。 庞大的人口,艰巨的形势,让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尤其紧迫。 “七普”数据呈现的,是中国距离深度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仅有一线之隔。到2045年,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5%。 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 只不过几乎所有的欧美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都还算成功。比如在德国,65岁被视为人生刚刚开始。 WHO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未成年人(0-17岁)、青年人(18-65岁)、中年人(66-79岁)、老年人(80-99岁)和长寿老人(100岁以上)。 相信这刷新了很多中国人的三观。按照上述标准,65岁还未迈入中年阶段。所以德国人自信满满。 德国的华丽转身,用了多少年呢?133年。 1889年,“铁血首相”俾斯麦主导颁布《伤残和老年保险法》。这被视为,德国现代养老福利制度的起源。 可眼下的中国,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太快。更快的速度,也让中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比欧美发达国家更短。 养老问题已让国家高度关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当中国想解决养老问题时,发现问题有点多,而且很多是中国独有的痛点,无法照搬欧美经验。 最具中国特色的,是9073养老模式。 在国内,90%的老人选择居家自我照顾,7%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只有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这与北欧等国家更流行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大相径庭。 而且“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家庭户规模仅为2.62人,家庭户人口三人及以上比例,较“六普”陡降。 过去那种大家庭,养老还能依靠代际传递、亲族协力、相邻互济来解决。但如今家庭变小,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在变老,实在重负累累,难以周全。 这还只是有待解决的诸多养老问题中的一个。 随着中国飞速的城市化,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寻找机会,他们在县城或农村的父母就成为空巢老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已突破1亿。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未来我国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出现空巢现象。 买药、修理家用电器这种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事的事,都能难倒很多空巢老人。再考虑一下空巢老人的数量,这又是一个压力山大的问题。 城市养老问题多,农村养老就更难了。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乡村60岁、65岁老人比例分别为23.81%、17.22%。这同样是一个数量庞大、不容忽视的老年群体。但是他们,之前很少“被关注”,“被看见”。 而且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方方面面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养老不仅是活着,更是让人优雅地老去。这需要提升老人精神健康水平,以对抗普遍性孤独的状况。 当中国想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时,又发现国内养老队伍缺口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存在1500万的护理员缺口。而且护理员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位,其工资待遇却出现倒挂。 2020年上海养老护理员税后月收入仅4985元,甚至远远低于上海平均工资水平。 说一千道一万,养老问题确实特殊,它涉及老人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应着社保、医疗、社区、养老院、护工以及老人的子女等多方环节。 <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