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字家庭 智能硬件 曝光 评论 快讯 智能

诗婉妮®「白月光」新品上市,破译黄褐斑难题,塑造肌肤自信

来源:今日热点网 2024-07-15 15:03:52
A+ A-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易复发,难治愈[1]。

黄褐斑的成因错综复杂,黄褐斑的发病因素多样,既包括了难以避免的遗传易感性、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1]等主要发病因素,又包括了皮肤屏障受损、皮肤炎症反应,黑色素合成增加、血管因素[1]等参与性发病因素。

7月16日,「婉」若新光 无瑕可击—诗婉妮®「白月光」新品上市会即将开幕,结合前沿成分「细胞外小囊泡」,为用户带来新的的淡斑选择方式。

「细胞外小囊泡」,维持皮肤健康状态

「细胞外小囊泡」是指细胞有目的分泌出来的一类直径为30- 150nm的微小囊泡[2]。其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类细胞结构,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蛋白质、DNA、miRNA、代谢产物和脂质等。不仅可以通过细胞-细胞的传递机制,传递活性物质,促进细胞通讯,还可以通过修护受损、衰老细胞[3]等,修护皮肤,让皮肤保持健康状态。

严格把控每一环节

诗婉妮®「白月光」为保障求美者获得更舒适的求美体验,从活性、纯度、浓度等多方面,严格把控每一环节,结合精细化产品工艺,实行高放行标准。

性保障:

在来源上,诗婉妮®「白月光」甄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小囊泡;在形态上,通过液体环境,还原了「细胞外小囊泡」的自然生长形态,避免其破裂失活,从而保证功能正常发挥。

纯度保障:

纯化后98.7%的「细胞外小囊泡」粒径在30 - 150nm范围之间,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呈现出清晰膜结构的“杯托状”或“类圆形”。

浓度保障:

浓度是「细胞外小囊泡」发挥生物学特性及疗效的基础,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下,诗婉妮®「白月光」富含的「细胞外小囊泡」浓度达到了2*108颗粒数/ml,是「细胞外小囊泡」的“黄金浓度”。

多通路巩固黄褐斑基础治疗效果

黄褐斑临床治疗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基础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少黑素生成,修护皮肤炎症,抑制血管增生、修护皮肤屏障、抗光老化[4-5]等方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诗婉妮®「白月光」采用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黄褐斑基础治疗带来助力。

01靶向调控皮肤炎症

「细胞外小囊泡」可通过释放多种活性物质,靶向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产生,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提升炎症介质的清除过程;靶向作用的目标是细胞表面受体,调节免疫细胞活性[6],避免皮肤出现炎症。

02缓解皮肤色素沉着

「细胞外小囊泡」携带的miR- 330- 5p,可降低酪氨酸酶的表达,减少黑色素产生[7]。

03修护皮肤基底膜损伤

「细胞外小囊泡」可减少皮肤肥大细胞浸润,修护基底膜损伤及缺失,提升皮肤自我修护能力「8」。

04保障皮肤毛细血管健康

「细胞外小囊泡」靶向抑制黄褐斑皮损区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表达[9],修护真皮小血管数量和管径,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及屏障功能[10],起到恢复真皮层毛细血管健康的作用。

诗婉妮®「白月光」新品的推出,是诗婉妮®品牌在轻医美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它凭借出色的成分组合,致力于为求美者提供更优质的修护体验。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期待,诗婉妮®能够持续创新,推出更多精细化、精准化的求美方案,助力每一位求美者都能够拥有清透、健康的肌肤。

文献来源:

[1]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2月第54卷第2期 Chin J Dermatol, February 2021, Vol. 54, No. 2

[2] Welsh J A, Goberdhan D C I, O'Driscoll L, et al. Minimal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ISEV2023): From basic to advanced approaches[J].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2024, 13(2): e12404.

[3]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treatment for severe COVID-19, May 2020.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29(12). DOI: 10.1089/scd 2020.0080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 果酸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47(10):748⁃749.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10.023.

[5]栾琪, 刘玲, 高天文. 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48(2):142 ⁃ 143.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2.023.

[6] Lee DJ, Lee J, Ha J, et al. Defective barrier function in melasma skin[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2,26(12):1533 ⁃1537. doi: 10.1111/j.1468⁃3083.2011.04337.x.

[7]Li Y, Yang CY, Man MQ, et al. Disruption of epidermalpermeability barrier enhances UV ⁃ induced hyperpigmentation[J].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20,36(2):156 ⁃158. doi: 10.1111/phpp.12515

[8]Noh TK, Choi SJ, Chung BY, et al. 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melasma lesions in Asian skin[J]. J Dermatol, 2014,41(9):788⁃794. doi: 10.1111/1346⁃8138.12573.

[9]Rodríguez ⁃Arámbula A, Torres ⁃Álvarez B, Cortés ⁃García D, etal. CD4, IL ⁃ 17, and COX ⁃ 2 are associated with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in malar melasma[J]. Am J Dermatopathol, 2015,37(10):761⁃766. doi: 10.1097/DAD.0000000000000378.

[10]Kim EH, Kim YC, Lee ES, et al. The 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elasma[J]. J Dermatol Sci, 2007,46(2):111⁃116. doi: 10.1016/j.jdermsci.2007.01.009.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