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重外学子三下乡人物调研:邓焕曾-重教弘文,齐家报国

2022-09-07 11:29:59       来源:榕城网

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砥砺传党音·奋楫筑白沙”实践团在征询邓焕曾老先生同意后前往家中进行采访。

邓焕曾,生于1940年,当代著名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北京工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土木系桥梁与隧道专业。工作期间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广东顺德容奇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湖北黄石长江大桥、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等十多座桥梁的设计和施工。1982年至1984年,作为桥梁专家,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援建,指导阿方路桥设计和施工。邓焕曾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创造、发明了多项新技术和新桥型,加快了我国桥梁建设速度,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了大量资金,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施工的多座大桥荣获国家金质工程和银质工程。邓焕曾老先生如今已年过八旬,却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在退休后回到了家乡白沙。

真——求真务实

古语常谈“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谓"务实",则是要去做、去实践。邓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专业领域的探索,遵循“重教弘文,齐家报国”的家训,为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与邓老先生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邓老先生从事建桥工作的契机。“小时候住在农村,喜欢大自然,中学时候喜欢建筑,所以想要报考建筑相关的专业。”在填报志愿结束后,邓老先生被重庆交通学院的土木系(现重庆交通大学)录取。临大学毕业,邓老先生提到“那个时代全校的志愿只有一个:‘服从党和国家的分配’。所以在毕业后邓老先生服从国家分配开始从事建桥方面的工作。“刚工作没多久后生病,肺部出了问题,只能暂停工作”,邓老先生用他那深邃的眼睛看着过去的相片,慢慢回忆起来。经过治疗出院后,医生曾告诫他应减少高压力工作进行休养,他却不肯止步于此,后又继续投身于桥梁建设事业中。

丰富的建桥经验与卓越的建桥成就从不是纸上谈兵。邓老先生谈到,从事建筑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邓老先生曾前往欧洲国家建桥经验,实地研究国外桥梁修建技术,由此总结我国桥梁的发展现状:“作为桥梁大国和桥梁强国,桥梁技术比较拔尖,例如湖北黄石大桥实现了“三跨”以及“五跨”,但是有些技术却仍然不够成熟,所以我们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实现建筑创新。”而桥梁建设最大的难度在于跨度,所以他参与学了荷兰桥梁接口技术。在设计桥梁之前,邓老先生会提前前往修建地进行半年的实地考察,桥梁设计结束后,他亲自到现场配合施工,甚至工作到深夜。邓老先生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决反对虚无主义,踏实做人,求真务实。做实事,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善——钟灵毓秀

在中国极具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白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靠邓鹤年,武靠夏仲实”,说的就是重庆白沙镇邓、夏两大家族,而其中邓焕曾老先生就是邓氏一族后人。邓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邓家的历史,在嘉庆年间,由于“湖广填四川”从湖北迁到重庆江北区,事后又迁至江津白沙镇,此间以淘金为生,之后贩卖井盐,与周围商户交好。

邓老先生的家乡白沙在明朝开埠,建国初期为江津县政府驻地,素有“小香港”之美称。白沙沿江,航运发达,拥有港口、发电站;经济也呈现一幅繁荣景象,开设酒厂300多家,其中著名酒厂江小白、驴溪酒厂的烧酒;在本地流传着一句老歌谣“江津的米花糖油漆的粑,要喝烧酒到白沙”就提及了江津当地的著名土特产米花糖。位于白沙镇朝天咀码头川剧茶馆还留存着传统川剧文化特色,在这里可以边喝茶边听川剧,别有一番风味;影视基地更是独具特色,著名电影《江姐》就是在此取景拍摄。

在采访中,邓老先生提到:“白沙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邓家在黑石山创立“聚奎书院”,始建于1870年,历时十年建成,在当时位居江津的四大书院之首,今改名为“聚奎中学”。邓老先生从美学角度给我们分析了书院内部装潢,该建筑模仿了罗马歌剧院的设计,具有西洋古典韵味,其屋内比例具有一定的协调美。邓老先生在采访中向我们分享了其祖父邓鹤年的旧照,邓鹤年捐资修建了“鹤年堂”,故取其名。“鹤年堂”享誉“川西第一大礼堂”之美称,在文革时期收留了部分知识分子,作为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邓家为抗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将邓家祠堂提供给国立图书馆办公,著名小说家金庸也曾在该馆当过管理员。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族的影响。纵观古今,名门望族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邓老先生基于中西发展的差异提出中西方要互相学,不要闭关自守。可见邓老先生的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先进思想。这也要得益于当时的邓家祖先先进的思想,当时的邓家反对八股文、鸦片、女子缠脚等旧风陋俗。

在邓家祠堂正中挂着一副楹联家训:“黑石钟灵重教弘文垂典范,清泉毓秀齐家报国仰宗风”。可见邓氏一族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要归功于邓氏优良家风的代代相传,因此培育出百年名校聚奎中学的创始人邓石泉、捐资修建鹤年堂的邓鹤年、核医学专家教授邓敬兰、原中国女排“五连冠”教练员邓若曾、著名医学博士邓庆曾、当代著名桥梁专家邓焕曾等杰出人物。

美——至善至美

“善则美,纯则真,至善至美,至纯至真”。邓老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四美——环境美、文学美、生活美、工作美。邓老先生在采访中谈到,当今社会,环境美涉及的自然生态和道德生态显得愈发重要。文学美源于环境美。文学美是邓老先生对于书籍、艺术作品的不懈追求。邓老先生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经济和工业,更要依托于世界的文化。他以俄国为例,肯定了列宾、托尔斯泰、普希金等艺术家做出的突出成就,强调国家发展需要工业技术和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邓老先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休于农村,对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因此善于捕捉生活美。邓老先生期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是自然美,还包含生活美。他热爱绘画,擅长用画笔描绘出大自然的草木兴衰、四季更迭,并将自然美融入家庭布局和烹饪中。邓老先生希望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实地,攫取真正的工作美。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通过此次采访,从邓老先生身上,我们学到青年人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商业快讯

重外学子三下乡人物调研:邓焕曾-重教弘文,齐家报国

2022-09-07 11:29:59   榕城网

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砥砺传党音·奋楫筑白沙”实践团在征询邓焕曾老先生同意后前往家中进行采访。

邓焕曾,生于1940年,当代著名桥梁专家、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北京工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土木系桥梁与隧道专业。工作期间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广东顺德容奇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湖北黄石长江大桥、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等十多座桥梁的设计和施工。1982年至1984年,作为桥梁专家,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援建,指导阿方路桥设计和施工。邓焕曾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创造、发明了多项新技术和新桥型,加快了我国桥梁建设速度,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了大量资金,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施工的多座大桥荣获国家金质工程和银质工程。邓焕曾老先生如今已年过八旬,却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在退休后回到了家乡白沙。

真——求真务实

古语常谈“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谓"务实",则是要去做、去实践。邓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专业领域的探索,遵循“重教弘文,齐家报国”的家训,为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与邓老先生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邓老先生从事建桥工作的契机。“小时候住在农村,喜欢大自然,中学时候喜欢建筑,所以想要报考建筑相关的专业。”在填报志愿结束后,邓老先生被重庆交通学院的土木系(现重庆交通大学)录取。临大学毕业,邓老先生提到“那个时代全校的志愿只有一个:‘服从党和国家的分配’。所以在毕业后邓老先生服从国家分配开始从事建桥方面的工作。“刚工作没多久后生病,肺部出了问题,只能暂停工作”,邓老先生用他那深邃的眼睛看着过去的相片,慢慢回忆起来。经过治疗出院后,医生曾告诫他应减少高压力工作进行休养,他却不肯止步于此,后又继续投身于桥梁建设事业中。

丰富的建桥经验与卓越的建桥成就从不是纸上谈兵。邓老先生谈到,从事建筑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邓老先生曾前往欧洲国家建桥经验,实地研究国外桥梁修建技术,由此总结我国桥梁的发展现状:“作为桥梁大国和桥梁强国,桥梁技术比较拔尖,例如湖北黄石大桥实现了“三跨”以及“五跨”,但是有些技术却仍然不够成熟,所以我们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实现建筑创新。”而桥梁建设最大的难度在于跨度,所以他参与学了荷兰桥梁接口技术。在设计桥梁之前,邓老先生会提前前往修建地进行半年的实地考察,桥梁设计结束后,他亲自到现场配合施工,甚至工作到深夜。邓老先生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决反对虚无主义,踏实做人,求真务实。做实事,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

善——钟灵毓秀

在中国极具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白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靠邓鹤年,武靠夏仲实”,说的就是重庆白沙镇邓、夏两大家族,而其中邓焕曾老先生就是邓氏一族后人。邓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邓家的历史,在嘉庆年间,由于“湖广填四川”从湖北迁到重庆江北区,事后又迁至江津白沙镇,此间以淘金为生,之后贩卖井盐,与周围商户交好。

邓老先生的家乡白沙在明朝开埠,建国初期为江津县政府驻地,素有“小香港”之美称。白沙沿江,航运发达,拥有港口、发电站;经济也呈现一幅繁荣景象,开设酒厂300多家,其中著名酒厂江小白、驴溪酒厂的烧酒;在本地流传着一句老歌谣“江津的米花糖油漆的粑,要喝烧酒到白沙”就提及了江津当地的著名土特产米花糖。位于白沙镇朝天咀码头川剧茶馆还留存着传统川剧文化特色,在这里可以边喝茶边听川剧,别有一番风味;影视基地更是独具特色,著名电影《江姐》就是在此取景拍摄。

在采访中,邓老先生提到:“白沙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邓家在黑石山创立“聚奎书院”,始建于1870年,历时十年建成,在当时位居江津的四大书院之首,今改名为“聚奎中学”。邓老先生从美学角度给我们分析了书院内部装潢,该建筑模仿了罗马歌剧院的设计,具有西洋古典韵味,其屋内比例具有一定的协调美。邓老先生在采访中向我们分享了其祖父邓鹤年的旧照,邓鹤年捐资修建了“鹤年堂”,故取其名。“鹤年堂”享誉“川西第一大礼堂”之美称,在文革时期收留了部分知识分子,作为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邓家为抗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将邓家祠堂提供给国立图书馆办公,著名小说家金庸也曾在该馆当过管理员。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族的影响。纵观古今,名门望族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邓老先生基于中西发展的差异提出中西方要互相学,不要闭关自守。可见邓老先生的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先进思想。这也要得益于当时的邓家祖先先进的思想,当时的邓家反对八股文、鸦片、女子缠脚等旧风陋俗。

在邓家祠堂正中挂着一副楹联家训:“黑石钟灵重教弘文垂典范,清泉毓秀齐家报国仰宗风”。可见邓氏一族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要归功于邓氏优良家风的代代相传,因此培育出百年名校聚奎中学的创始人邓石泉、捐资修建鹤年堂的邓鹤年、核医学专家教授邓敬兰、原中国女排“五连冠”教练员邓若曾、著名医学博士邓庆曾、当代著名桥梁专家邓焕曾等杰出人物。

美——至善至美

“善则美,纯则真,至善至美,至纯至真”。邓老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四美——环境美、文学美、生活美、工作美。邓老先生在采访中谈到,当今社会,环境美涉及的自然生态和道德生态显得愈发重要。文学美源于环境美。文学美是邓老先生对于书籍、艺术作品的不懈追求。邓老先生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依靠经济和工业,更要依托于世界的文化。他以俄国为例,肯定了列宾、托尔斯泰、普希金等艺术家做出的突出成就,强调国家发展需要工业技术和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邓老先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休于农村,对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因此善于捕捉生活美。邓老先生期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是自然美,还包含生活美。他热爱绘画,擅长用画笔描绘出大自然的草木兴衰、四季更迭,并将自然美融入家庭布局和烹饪中。邓老先生希望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实地,攫取真正的工作美。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通过此次采访,从邓老先生身上,我们学到青年人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