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劳动者职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而导致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的病例数在职业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职业病之一。
什么是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特点?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生产劳动过程中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如原料开采与提炼、成品处理与包装、材料加工与搬运、反应釜出料和清釜、钢瓶泄露、废料处理和回收、设备保养和检修等,而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地窖、化粪池等)作业可接触硫化氢,含砷矿渣酸化或加水处理时可接触砷化氢等。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常见职业中毒的类型?
在生产中一般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金属及类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锰中毒、镉中毒、砷中毒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氟化氢等;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甲烷等;有机溶剂中毒,如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如氯乙烯、丙烯腈、二异氰酸甲苯酯等;农药中毒,如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
因有机溶剂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即使是名称相同,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组分及含量也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在广东省,有机溶剂危害最普遍、最严重,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1-溴丙烷、甲醇、四氯化碳、1,1,2,2-四氯乙烷、乙酸甲酯等是本地区高致病性物质。特别提醒:1.机构在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之前,对于成分不确定的有机溶剂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可以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准确性。2.企业在选择有机溶剂时,要选择成分明确的有机溶剂或让供应商提供组分分析报告,避免劳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甚至发生职业病。
职业中毒临床特点?
由于生产性毒物的毒性、接触浓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职业中毒可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临床类型,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掌握职业中毒的这些临床特点,有助于职业中毒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职业中毒如何诊断?
职业中毒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职业中毒是我国最常见的法定职业病种类,其诊断是遵从法定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后作出合理诊断。
如何预防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的病因是生产性毒物,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的侵害。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一)根除毒物。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二)降低毒物浓度。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应尽可能密闭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通过遥控或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
(三)工艺、建筑布局。工艺、建筑布局要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须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区分隔离、以避免叠加,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或建筑物上层,对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应注意防止沾积尘毒及二次飞扬。
(四)个体防护。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保持良好的维护。
(五)职业卫生服务。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监测和监督,对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
(六)安全卫生管理。积极做好宣传教育,使人员充分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知情权”,企业及管理者应尽危害告知义务,双方共同参与职业中毒危害的控制和预防。
如何获取毒物信息?
成千上万种化学毒物如何快速查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查询化学毒物特点和危害的超实用软件——有害物质百科APP(微信小程序),这是由宝安疾控中心牵头设计研发的一款软件,目前已包括了9000种化学有害物质,让你一键获取你所关注的化学毒物信息,你值得拥有。
通讯员:王丽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