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四敢”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清溪镇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强化工作举措,从“四抓”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清溪高质量发展。
抓干事创业激活动能。该镇坚持把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作为固本强基工程,通过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周例会、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形式,把最新政策法规、上级部署要求等第一时间传达到镇村社区干部,围绕“五个一批”等中心重点,深入现场、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牢“敢为”鲜明导向,有计划把干部放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应急处突等一线和吃劲岗位磨炼、积淀、提能,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激励鼓劲、问责惩戒手段,完善镇村社区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激发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创新思维和实干作风不断汇聚干事创业强大动能。
抓产业项目增速增效。突出量质齐升,高水平赋能经济发展。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力推动“全力拼经济 项目建设年”活动,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实行重大项目负责人联点、全过程管理、一体化跟踪、“母亲式”服务,探索运用风险评估报备制度,徐家湾变电站项目等顺利推进;紧盯上级政策走向,抢抓机遇、大胆设想、科学包装、积极争跑,围绕红色文旅、新型工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精心谋划项目,拟入库乡村建设行动类项目18个,产业发展类项目29个;继续开展“送政策 解难题 优服务”行动,加大对宏发电子、联信电器等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帮扶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摸清底数,依托“三乡”活动、商会等平台,引导鼓励乡贤能人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投身支持清溪建设发展,实现筑巢引凤、活水不断。
抓城乡统筹打造示范。强化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整治城乡结合部、安置区、集镇、“两山”铁路沿线、国省道沿线等重点难点,加快安置区美化绿化序化。推进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统筹实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同心美丽乡村”创建,深化“百企兴百村”“千企联万户”助力乡村振兴。加强防返贫监测力度,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涉农项目资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用于产业项目发展比例达70%以上。厚植产业帮扶根基,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联农富农机制,紧扣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产业布局,挖掘要素潜能,因村制宜构建集特色种养殖、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业态于一体的多元产业链,形成“一镇多业”“一村一(多)品”,重点做强金景丰葡萄产业园、韶河生态基地等项目,打造韶河示范园产业示范带;壮大长湖长牛农业产业园、东湖育秧基地,扶持裕韶农业,策划包装优质稻、绿色果蔬等特色品牌。精心谋划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策划打造长湖党史教育基地,串联清溪村红色旅游景点、韶山风物耐人思展陈等项目,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政策、项目、改革“三管齐下”,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等举措,助力实现村集体增收、企业做强、群众富裕“多方共赢”。今年,该镇力争新增2个集体收入 50 万以上的村,全镇12个村集体收入均超30万。
抓社会治理提质创新。贯彻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民生实事工作理念,推行“党建+五治”,做实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科学精准进行社区区划调整,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小区党组织、物业服务和业主委员会覆盖率。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推行“党建+文明实践+社会组织”治理模式,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健全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抓好意识形态、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工作,持续开展“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主动听民情、解民忧、汇民智、暖民心,加强溯源治理、系统治理,完善“镇统筹、村为主、民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同步推动法律服务进村、下组、入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