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产教融合的“三联探索”

2024-09-02 16:29:09       来源:今报在线

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产教融合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核心机制,通过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了产业界专业技术与高校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交融,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产教融合等教育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永续机制,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作为1997年创办的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安徽三联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理念,坚持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并重,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打通产与教、教与研、学与用的路径,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探索出产教融合的“三联模式”。

为总结安徽三联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和创新实践,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人民智库)专题调研组赴安徽三联学院开展实地调研。

一、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改革逻辑

安徽三联学院从教育综合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认识产教融合、理解产教融合、践行产教融合。在多年的办学生涯中,安徽三联学院始终把产教融合放在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位置。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提出,“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的形式与内涵创新,关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制度保障。”“既要思考和讨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顶层问题和制度设计,也要给予集团各单位充分的改革和探索空间,形成属于三联自身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中国民办高校典范。”

安徽三联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由安徽三联集团于1997年出资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的成立已分别载入《安徽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新中国70年安徽大事记》。学校现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工为主,管、经、文、艺、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本科专业48个。设有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康养产业学院、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新商科学部、工学部、文学部等“三院三部”,全日制在校生18600余人。办学20余年,累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7万余人。

安徽三联集团是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民营科教集团,系留日医学博士金会庆教授1990年回国创办,前身是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集团业务范围为产、学、研三大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2家,主要分布在合肥、上海、北京、黄山和东京等地。作为集团创始人和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博士长期从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研究,创立了以驾驶人为主体的道路交通事故“三道防线”理论,其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以金会庆博士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预防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和民办科研院所的重大突破。

(一)提高政治站位,尊重发展规律,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

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安徽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三地一区”发展目标背景下,安徽三联学院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改革的逻辑和市场的办法开展产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如:协同集团内外重点企业,靶向对接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面向,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积极培育建设3个新专业集群。学校41个招生专业70%面向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两年新增的6个本科专业100%面向新兴产业,涉及安徽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统筹产业链、企业链、科技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协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均去向落实率95%以上,单位满意度达96%;超六成毕业生在地方中小微企业就业,尤其是“项目制”“订单化”式的专项人才培养,为智慧交通、现代康养、数字创意类企业等紧缺人才提供供给。

人民论坛调研组认为,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正是要在一线对产业生态转变、应用场景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作出反应,对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科技产业发展保持特有敏感,从而促动经济发展底层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安徽三联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紧盯时代背景和政策机遇,坚持产业引领和市场导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顺应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的大势,夯实产教融合的方法、路径和举措,顺势而为,聚力成势,畅通产教融合台,着力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理顺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安徽三联学院秉持与生俱来的产学研基因,与安徽三联集团兄弟单位“浸润式”地开展产教融合,从历史沿革来看,三联学院产教融合契合当时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从融入、融通到融合,路径清晰。

1997—2007年产教融入时期,学校与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共同申报“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新专业、编写教材、共建“订单班”“冠名班”。

2008—2017年产教融通时期,学校与集团旗下企业合作共建学科专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心、双能师资队伍和产教融合台,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等2个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非遗传基地获批运行。

2017年至今,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学校与集团旗下兄弟单位共建的3个产业学院已获批安徽省产业学院,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因是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底色。依托集团的天然禀赋,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基础夯实。“血缘式”产业学院、“集群式”学科专业、“双栖型”师资队伍、场景式教学课堂等以“共建、共创、共享”为重点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逐步建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学校与集团旗下三联交通、三联机器人、上海联岸等公司,协同集团组建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服务机器人研究事业部等科研机构,集团参与共建的企业、科研机构携资金、人员、设备、无形资产等进入产业学院,其中三联交通公司为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硕士点联合建设的累计投入达到5000万元。

学校在产业学院中创新设置了产业学院院长、总工程师岗位,集团遴选具有优秀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兼任院长或总工,加强产业学院班子建设。产业学院融合企业管理模式,将评价“指挥棒”向协同育人倾斜,营造双向互动氛围。

产业学院专业课程聚焦新兴产业领域,集团旗下参与共建的企业、科研机构已将400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整合打包“搬进”学校,学校将专业课程、毕业设计“搬入”企业……共建“课工厂”“课程馆”“项目库”等多类型教学课堂,校企共同打造实践“金课”47门次,立项省级“微专业”2项、校级1项,大幅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保障使得学院和集团企业互相助力、彼此赋能。得益于产教融合,三联集团旗下“三联科技”板块成就斐然,包括国家级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事故预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事故预防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交通信息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三联科技系”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32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9项,国家专利603项。

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践基础、育人模式、办学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8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24年8月荣膺“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

(三)顺应社会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施行大部制改革

当前,新技术、新领域层出不穷,大学传统静态、封闭、离散的学科设置已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业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改革的必然选择。

按照教育部等《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和安徽省《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安徽三联学院着力进行组织和流程的优化或重塑,打破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更好地促进交叉,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互相促进。

该校靶向对接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面向,施行大部制改革,打造“交通安全类”“健康养老类”“数字艺术类”3个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通过优化存量,扎实推进传统专业改造,积极培育建设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等3个专业集群。

2023年,学校撤并以学科逻辑组建的原二级院系,全面聚焦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生命健康、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统筹安徽三联集团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举办现代产业学院。

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三联交通公司、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围绕智慧交通学科专业群,开设专业 11 个,培养“交通+机械+计算机+通信”复合型应用型智慧交通专门人才。

现代康养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三联机器人公司、安徽合肥医药卫生学校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健康中国,围绕现代康养学科专业群,设专业 8 个,培养“护理+服务机器人+AI”复合型现代康养人才。

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上海联岸公司、安徽竹稞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围绕数字创意学科专业群,设专业7个,培养“艺术+数媒技术+虚拟现实”数字创意人才。

在系统的产教融合设计中,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在合作共建现代化产业学院中建立了“专家共用、成果共研、人才共培”等三方共赢机制。

调研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指出,安徽三联学院遵循改革的“三重逻辑”,即改革的宏观逻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统筹教育链、科技链和产业链三大资源一体化办学,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改革的中观逻辑——以产业人才需求为牵引、产业技术创新为载体,实施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举办产业学院,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的微观逻辑——以产业工人技术技能需求为牵引,以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和技术创新为载体,由高校专业导师和企业技术导师合作育人,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崛起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产教融合的“三联探索”

2024-09-02 16:29:09   今报在线

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产教融合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核心机制,通过构建紧密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了产业界专业技术与高校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交融,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产教融合等教育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永续机制,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作为1997年创办的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安徽三联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理念,坚持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并重,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打通产与教、教与研、学与用的路径,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探索出产教融合的“三联模式”。

为总结安徽三联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做法和创新实践,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人民智库)专题调研组赴安徽三联学院开展实地调研。

一、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改革逻辑

安徽三联学院从教育综合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认识产教融合、理解产教融合、践行产教融合。在多年的办学生涯中,安徽三联学院始终把产教融合放在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位置。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提出,“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的形式与内涵创新,关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制度保障。”“既要思考和讨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顶层问题和制度设计,也要给予集团各单位充分的改革和探索空间,形成属于三联自身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打造中国民办高校典范。”

安徽三联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由安徽三联集团于1997年出资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的成立已分别载入《安徽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新中国70年安徽大事记》。学校现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工为主,管、经、文、艺、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本科专业48个。设有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康养产业学院、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新商科学部、工学部、文学部等“三院三部”,全日制在校生18600余人。办学20余年,累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7万余人。

安徽三联集团是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民营科教集团,系留日医学博士金会庆教授1990年回国创办,前身是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集团业务范围为产、学、研三大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2家,主要分布在合肥、上海、北京、黄山和东京等地。作为集团创始人和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博士长期从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研究,创立了以驾驶人为主体的道路交通事故“三道防线”理论,其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以金会庆博士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预防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和民办科研院所的重大突破。

(一)提高政治站位,尊重发展规律,做好产教融合顶层设计

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安徽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三地一区”发展目标背景下,安徽三联学院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改革的逻辑和市场的办法开展产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如:协同集团内外重点企业,靶向对接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面向,打造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积极培育建设3个新专业集群。学校41个招生专业70%面向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两年新增的6个本科专业100%面向新兴产业,涉及安徽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统筹产业链、企业链、科技链、教育链和人才链,协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均去向落实率95%以上,单位满意度达96%;超六成毕业生在地方中小微企业就业,尤其是“项目制”“订单化”式的专项人才培养,为智慧交通、现代康养、数字创意类企业等紧缺人才提供供给。

人民论坛调研组认为,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正是要在一线对产业生态转变、应用场景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作出反应,对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科技产业发展保持特有敏感,从而促动经济发展底层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安徽三联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紧盯时代背景和政策机遇,坚持产业引领和市场导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顺应社会需求和区域发展的大势,夯实产教融合的方法、路径和举措,顺势而为,聚力成势,畅通产教融合台,着力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理顺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安徽三联学院秉持与生俱来的产学研基因,与安徽三联集团兄弟单位“浸润式”地开展产教融合,从历史沿革来看,三联学院产教融合契合当时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从融入、融通到融合,路径清晰。

1997—2007年产教融入时期,学校与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共同申报“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新专业、编写教材、共建“订单班”“冠名班”。

2008—2017年产教融通时期,学校与集团旗下企业合作共建学科专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心、双能师资队伍和产教融合台,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等2个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非遗传基地获批运行。

2017年至今,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学校与集团旗下兄弟单位共建的3个产业学院已获批安徽省产业学院,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因是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底色。依托集团的天然禀赋,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基础夯实。“血缘式”产业学院、“集群式”学科专业、“双栖型”师资队伍、场景式教学课堂等以“共建、共创、共享”为重点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逐步建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学校与集团旗下三联交通、三联机器人、上海联岸等公司,协同集团组建的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服务机器人研究事业部等科研机构,集团参与共建的企业、科研机构携资金、人员、设备、无形资产等进入产业学院,其中三联交通公司为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硕士点联合建设的累计投入达到5000万元。

学校在产业学院中创新设置了产业学院院长、总工程师岗位,集团遴选具有优秀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兼任院长或总工,加强产业学院班子建设。产业学院融合企业管理模式,将评价“指挥棒”向协同育人倾斜,营造双向互动氛围。

产业学院专业课程聚焦新兴产业领域,集团旗下参与共建的企业、科研机构已将400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整合打包“搬进”学校,学校将专业课程、毕业设计“搬入”企业……共建“课工厂”“课程馆”“项目库”等多类型教学课堂,校企共同打造实践“金课”47门次,立项省级“微专业”2项、校级1项,大幅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保障使得学院和集团企业互相助力、彼此赋能。得益于产教融合,三联集团旗下“三联科技”板块成就斐然,包括国家级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事故预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事故预防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交通信息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三联科技系”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32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9项,国家专利603项。

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践基础、育人模式、办学成果,得到了有关专家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8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24年8月荣膺“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

(三)顺应社会需求,打破学科壁垒,施行大部制改革

当前,新技术、新领域层出不穷,大学传统静态、封闭、离散的学科设置已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业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改革的必然选择。

按照教育部等《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和安徽省《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安徽三联学院着力进行组织和流程的优化或重塑,打破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更好地促进交叉,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互相促进。

该校靶向对接安徽十一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面向,施行大部制改革,打造“交通安全类”“健康养老类”“数字艺术类”3个应用型特色专业集群;通过优化存量,扎实推进传统专业改造,积极培育建设新商科、新工科、新文科等3个专业集群。

2023年,学校撤并以学科逻辑组建的原二级院系,全面聚焦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生命健康、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统筹安徽三联集团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举办现代产业学院。

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三联交通公司、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围绕智慧交通学科专业群,开设专业 11 个,培养“交通+机械+计算机+通信”复合型应用型智慧交通专门人才。

现代康养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三联机器人公司、安徽合肥医药卫生学校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健康中国,围绕现代康养学科专业群,设专业 8 个,培养“护理+服务机器人+AI”复合型现代康养人才。

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系学校与上海联岸公司、安徽竹稞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围绕数字创意学科专业群,设专业7个,培养“艺术+数媒技术+虚拟现实”数字创意人才。

在系统的产教融合设计中,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在合作共建现代化产业学院中建立了“专家共用、成果共研、人才共培”等三方共赢机制。

调研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指出,安徽三联学院遵循改革的“三重逻辑”,即改革的宏观逻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统筹教育链、科技链和产业链三大资源一体化办学,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改革的中观逻辑——以产业人才需求为牵引、产业技术创新为载体,实施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举办产业学院,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的微观逻辑——以产业工人技术技能需求为牵引,以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和技术创新为载体,由高校专业导师和企业技术导师合作育人,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崛起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