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乡乡嘴创始人周李波:“拖鞋老板”的奋斗路

2024-10-21 18:47:20       来源: 财讯网

在抖音拥有千万粉丝的k直播间里,与各种国货品牌方的突击连线是粉丝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因为可以最大程度抛除滤镜看到最真实的品牌方。

而2024年10月份,k品牌连线环节最火的无疑是被网友亲切称为“拖鞋老板”的乡乡嘴创始人周李波。

因为连线环节的紧急,本来还在休息的周李波直接穿着拖鞋带着k与直播间10w+的在线粉丝陆续参观乡乡嘴工厂办公室、食堂、生产车间等地方,每到一处都会被粉丝的惊讶刷屏:“好亲切的老板,能当我老板吗?”、“什么神仙食堂啊?”、“老板还在招人吗?我毕业就想去!”、“这车间比我家客厅还干净?!”......

本来的品牌连线环节直接成了大型招聘会,更是创造了1分钟卖爆20000单豆干的销售记录。

谁都没想到厂区环境会好到令人羡慕的程度,这一切都是乡乡嘴之前十几年的不断积累与沉淀,也是创始人周李波对人生对企业的态度。

这个看上去人到像隔壁大叔的“拖鞋老板”周李波是湖南武冈的杰出企业家,拥有众多荣誉称号。他是最美扶贫人物、武冈市卤制品产业集群发起人、产业兴邵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他与乡乡嘴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是无数凡人追梦的缩影。

故事开始是逆境,骨子里的是不屈

在那个万元户还属稀有的90年代,周李波的家庭却是反向万元户,背负数万巨债,自嘲自己“负二代”。但正是这份重负,成为推动他走上奋斗路上的坚实基石。年少的他,心中已种下了一颗不甘庸、渴望翻身的种子。

1996-1999:少年怀揣梦想,不惧艰难洗礼

1996年,刚十六七岁的周李波,为了生计,开起了拖拉机卖沙子。为了揽更多的生意,有更多回头客,他每一铲铁锹都压的非常实,把车装得满满当当,所装的沙子量比别人的车要多出许多,客人只需花费同样的价钱,就能买到更多的沙子。然而,农村泥土沙路又烂又滑,在上坡时,拖拉机是严重超载而左右摇摆,个子瘦小的他经常被甩出来,成了“被拖拉机嫌弃”的人。

1997年,周李波和发小一起出发去广东闯荡,在他们的想象中,广东到处都是金子,仿只要去了就能轻松捡到钱,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当时的工厂大多只要女工,男孩找工作难如登天。他们沿着马路边的招工广告一家家去尝试,却无一例外被拒绝。带出来的钱也快用完,他们只能在公园长椅上度过一个个夜晚。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进了一家黑工厂。不仅要求押身份证,还要收取押金。他们身无分文,只能求老板不要押金,有口饭吃不要工资也可以,老板这才同意。当他们想要离开时,还找老乡借了100元钱才拿回被扣留的身份证,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活的艰难。

之后还算幸运,周李波进入了一个正规的食品工厂。之前的经历让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工作,争取做到主管的位置。他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岗位内容,他都会虚心求教。

但当时他所在工厂的升职大部分是任人唯亲,再努力也没法完成自己升职的梦想,周李波开始有了创业自己干的想法。

2000-2001:社会摸爬滚打,商业头脑觉醒

拿着打工生涯的一些积蓄,周李波开始在惠州摆地摊。刚开始摆地摊时,他面临着诸多困难。他没有好的位置,也不知道去哪里拿货,同行也不愿意教。在自己四处寻找货源的过程中,他阴差阳错地跑到了没有同行的惠东批发市场拿货。

他发现他拿的货与众不同,果然比同行卖的更好,这让他恍然大悟,意识到生意要想做好,就必须要做差异化,要卖消费者喜欢的东西,而不是随波逐流。

在摆地摊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商业机会——卖项链闪光灯。这种闪光灯里面是电子元件,像LED灯一样一闪一闪的。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商品并不好卖,他把它挂在摊位上,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但是他没有放弃,十几天后,终于卖出了一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心想既然有人买,就说明这个商品有卖点和亮点,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卖好。

当时已经快到过年,他果断找到批发商,把所有库存都买了下来,到了过年的晚上,果然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时过年在广东打工的人很多不回家,到处是男男女女成双成对在逛夜市。周李波想到了一个巧妙的销售方法,就是一对一对地卖,把闪光灯项链当做情侣的仪式感来出售,他找了一个架子把闪光灯挂起来,马上成了夜市最吸睛的那个摊位。

很快,就有几对情侣买了挂在脖子上,他们也成了项链的移动广告位,其他情侣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下子就卖爆了。那个晚上,他一个小时赚了1万多元,收钱都找了三个朋友来帮忙。

那个春节,他的摊位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小时狂赚万元的奇迹,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创业路上的一束光。

有了卖爆闪光灯的成功经验,在重阳节,周李波又准备了大批孔明灯。他拿货的价格在2元左右,然后以10元/个的价格出售,那个年代的10元并不是小钱,但是他有自信能复制闪光灯的成功。

周李波在夜市入口点了十几个孔明灯,让它们飘在空中,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时,他还准备了很多许愿纸,上面的文案契合很多人的心声,比如“我要赚很多钱”“我明年要当爸爸”等等,他卖的不仅仅是孔明灯,更是人们的梦想和情绪价值。这一创意让他的孔明灯生意同样卖爆。

2001年,他在夜市门口开了一家精品店,然而,由于三峡移民导致夜市迁址,客源大幅减少最终也只能无奈关闭。

精品店的失败,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周李波回到了起点。但这次失败,让他学会了市场的无情与经营的不易,也为后续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2002-2003:与豆干初结缘,实战处处是困难

周李波是邵阳的人,他一直想把老家土特产比如豆干卖到广东去。他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拿了一些样品到广东去询问行情,了解这些土特产在广东能卖多少钱,能赚多少钱。经过调研,他觉得这是一个有机会的项目,于是他决定开始行动。

从进货开始,就遭遇不少困难。他从广东到长沙坐绿皮车,下车后发现钱包被偷,所有现金都没有了。为了谈合作能体面点,他去银行取钱然后到高桥市场买了一件几十块钱的西装。可是西装的质量很差,在别人店里面的时候,西装背后就裂开了,这让他非常尴尬。但也没钱再买衣服,就穿着裂开的西装在高桥市场里逛。

终于找到合适的产品,也谈好了合作,他就安安心心回去了。当时对方骑着摩托车,送他去酒店,他直接说要找一家最便宜的旅馆,20块钱一晚的那种。回去后打电话催对方发货,但对方一直各种理由不发他的货。后来周李波也知道了,是因为对方看到他年龄小,又瘦、又穷,看上去不像老板就没把他放心上,这件事又给他上了一课。

于是,他又坐车绿皮车来到长沙。这次他学聪明了,事先了解了高桥大市场旁边的几个大酒店,并且牢牢记住了名字,当对方问他住哪的时候,他随口就说出了一家大酒店的名字。谈好生意后,他一直等到对方发了货才回广东。当收到货时,他很兴奋,拿着样品,想象着终于可以大干一场。

但现实再次给了他沉重打击,拿着样品到处去推销,可是到哪里都说:“麻辣呀,不要不要,我们太多了。”吃了一天的闭门羹,他开着车,拉着货,居然一分钱都没有挣到。

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勤奋地拜访客户,过了几天,终于生意开张。不过由于是小厂进货,出现了断货、品质等问题,这让他的生意没法按照计划顺利开展。

2004年:大厂合作豪赌,第一桶金的转机

周李波觉得产品还是得找最好的,于是他找到一个知名大厂,老板娘告诉他,他们是要现金拿货,而且如果没有卖掉是不退的。周李波毫不犹豫地回答:“老板娘,你放心,没卖掉,也是我的。”他千方百计一定要拿到这批货。当时的商业模式是物流代收货款,他其实并没有钱,但是他还是摇大旗,敲大鼓,让厂家相信他有能力。货到后,他四处找朋友借了几万块钱,才把货拉回去。

和自己想的一样,这批大厂的货非常好卖,不多久就卖疯了。他通过这次销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为他后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更加坚信品质和品牌的力量,只有好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而好品牌拥有无限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2005年-2007:代理商的创新革命,面包车上的新征途

周李波在作为传统经销商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经销商都是拿货,然后一车一车地去卖,这种方式不仅累,而且效率极低。如果客户要最里面最下面的货,半车货都要卸下来,厢式车厢的环境也非常恶劣,特别是广东的夏天,经常是40度的高温,车厢内温度更是达到了50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经常是汗流浃背,满头是汗,眼睛和嘴巴都不能打开。他意识到必须要改变这种模式。

于是,他买了一辆面包车,车上带好样品,可以随时给客户看样品,确认好后,第二天再送货。这样一来,一天可以拜访十几个客户,而且以前拉一车货出去,可能要拉半车货回来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他通过这种创新的送货方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车厢翻货找货的痛苦,也让自己的生意更加顺利。

当时他住在惠州,为了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错开早高峰,先开车去东莞或深圳,去拜访最远的客户,然后再往回走,依次拜访更一点的其他客户。这样逐渐将渠道遍布东莞、深圳、惠州等地。

通过努力和创新,他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他找厂家拿货时,缺货和品质问题还是比较多。当时有好几个产品卖火了之后,都没有货了,这让他的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意识到必须要把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让自己的心更踏实。从此刻开始,周李波萌生了自己做好产品的想法。

2008至今:沉淀回乡创业 ,乡乡嘴的诞生与崛起

2008年,周李波决定回老家建厂,开始了乡乡嘴的故事。

当时他对产品研发不懂,只是凭借着一股热情和傻劲,成天泡在车间一批一批的研发和试吃。在做产品过程中,他确认了一个简单但是重要的点,好产品就是要用好材料,要舍得下成本。于是,他的产品原材料和辅料能放多就不放少,完全不计成本地只想做好产品,市场反响没有辜负品质,做出来的豆干产品直接就爆火了。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站在行业的视角,看到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在2019年又建了二厂。

他的目标是要把乡乡嘴做成一个世界级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味。

他不仅追求产品的质量和销量,还打造了一个透明工厂、网红工厂,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乡嘴成为一家有温度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员工关怀、社会责任和产品品质等方面都能做到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引领未来。

周李波用一股傻劲和满腔热情,在家乡的土地上种下了乡乡嘴的种子。从豆干的意外爆火,到二厂的建立,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

乡乡嘴,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他梦想的载体。

2024年:乡乡嘴的厚积薄发,沉积的实力与绽放

过去十几年,乡乡嘴都是在练内功,抓品质,做产品创新,没把精力花在对外宣传上。和K的一次偶然直播连麦,让乡乡嘴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投资3亿余元自建医药级制造标准的网红透明工厂,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方,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设立了卤味研究所与博士工作站,多达50余人的研发团队,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及新型专利技术,是湖南科技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产学研科研合作基地、邵阳学院校企战略合作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单位;公司通过ISO22000及HACCP管理体系认证,是豆干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产品获得多个奖项,如国际美味奖等;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幸福企业”。

乡乡嘴的硬实力,是周李波带领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晶。

秉持文化第一,经营第二的原则,强调员工在喜欢、热爱、快乐、幸福、等、信任、利他、互助的氛围中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司设立爱心基金会,已累计捐赠5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设立特色的阳光驿站、服务驿站、商务驿站、休闲驿站、快乐驿站、解压驿站、能量驿站等十大驿站,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这些驿站不仅关注员工的工作需求,还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让每个员工和在家一样舒适。

乡乡嘴的温度与企业文化,已是周李波与团队伙伴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

乡乡嘴与创始人“拖鞋老板”周李波在抖音的意外走红,既不是偶然也不是计划,只是一个企业家认真耕耘十几年后开的花,是一个为梦想奋斗一生的故事。

毕竟,谁不喜欢真诚又炽热的灵魂,谁又不喜欢真正有品质又用心的美食呢。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乡乡嘴创始人周李波:“拖鞋老板”的奋斗路

2024-10-21 18:47:20    财讯网

在抖音拥有千万粉丝的k直播间里,与各种国货品牌方的突击连线是粉丝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因为可以最大程度抛除滤镜看到最真实的品牌方。

而2024年10月份,k品牌连线环节最火的无疑是被网友亲切称为“拖鞋老板”的乡乡嘴创始人周李波。

因为连线环节的紧急,本来还在休息的周李波直接穿着拖鞋带着k与直播间10w+的在线粉丝陆续参观乡乡嘴工厂办公室、食堂、生产车间等地方,每到一处都会被粉丝的惊讶刷屏:“好亲切的老板,能当我老板吗?”、“什么神仙食堂啊?”、“老板还在招人吗?我毕业就想去!”、“这车间比我家客厅还干净?!”......

本来的品牌连线环节直接成了大型招聘会,更是创造了1分钟卖爆20000单豆干的销售记录。

谁都没想到厂区环境会好到令人羡慕的程度,这一切都是乡乡嘴之前十几年的不断积累与沉淀,也是创始人周李波对人生对企业的态度。

这个看上去人到像隔壁大叔的“拖鞋老板”周李波是湖南武冈的杰出企业家,拥有众多荣誉称号。他是最美扶贫人物、武冈市卤制品产业集群发起人、产业兴邵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他与乡乡嘴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是无数凡人追梦的缩影。

故事开始是逆境,骨子里的是不屈

在那个万元户还属稀有的90年代,周李波的家庭却是反向万元户,背负数万巨债,自嘲自己“负二代”。但正是这份重负,成为推动他走上奋斗路上的坚实基石。年少的他,心中已种下了一颗不甘庸、渴望翻身的种子。

1996-1999:少年怀揣梦想,不惧艰难洗礼

1996年,刚十六七岁的周李波,为了生计,开起了拖拉机卖沙子。为了揽更多的生意,有更多回头客,他每一铲铁锹都压的非常实,把车装得满满当当,所装的沙子量比别人的车要多出许多,客人只需花费同样的价钱,就能买到更多的沙子。然而,农村泥土沙路又烂又滑,在上坡时,拖拉机是严重超载而左右摇摆,个子瘦小的他经常被甩出来,成了“被拖拉机嫌弃”的人。

1997年,周李波和发小一起出发去广东闯荡,在他们的想象中,广东到处都是金子,仿只要去了就能轻松捡到钱,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当时的工厂大多只要女工,男孩找工作难如登天。他们沿着马路边的招工广告一家家去尝试,却无一例外被拒绝。带出来的钱也快用完,他们只能在公园长椅上度过一个个夜晚。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进了一家黑工厂。不仅要求押身份证,还要收取押金。他们身无分文,只能求老板不要押金,有口饭吃不要工资也可以,老板这才同意。当他们想要离开时,还找老乡借了100元钱才拿回被扣留的身份证,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活的艰难。

之后还算幸运,周李波进入了一个正规的食品工厂。之前的经历让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工作,争取做到主管的位置。他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岗位内容,他都会虚心求教。

但当时他所在工厂的升职大部分是任人唯亲,再努力也没法完成自己升职的梦想,周李波开始有了创业自己干的想法。

2000-2001:社会摸爬滚打,商业头脑觉醒

拿着打工生涯的一些积蓄,周李波开始在惠州摆地摊。刚开始摆地摊时,他面临着诸多困难。他没有好的位置,也不知道去哪里拿货,同行也不愿意教。在自己四处寻找货源的过程中,他阴差阳错地跑到了没有同行的惠东批发市场拿货。

他发现他拿的货与众不同,果然比同行卖的更好,这让他恍然大悟,意识到生意要想做好,就必须要做差异化,要卖消费者喜欢的东西,而不是随波逐流。

在摆地摊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商业机会——卖项链闪光灯。这种闪光灯里面是电子元件,像LED灯一样一闪一闪的。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商品并不好卖,他把它挂在摊位上,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但是他没有放弃,十几天后,终于卖出了一条。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心想既然有人买,就说明这个商品有卖点和亮点,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卖好。

当时已经快到过年,他果断找到批发商,把所有库存都买了下来,到了过年的晚上,果然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时过年在广东打工的人很多不回家,到处是男男女女成双成对在逛夜市。周李波想到了一个巧妙的销售方法,就是一对一对地卖,把闪光灯项链当做情侣的仪式感来出售,他找了一个架子把闪光灯挂起来,马上成了夜市最吸睛的那个摊位。

很快,就有几对情侣买了挂在脖子上,他们也成了项链的移动广告位,其他情侣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下子就卖爆了。那个晚上,他一个小时赚了1万多元,收钱都找了三个朋友来帮忙。

那个春节,他的摊位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一小时狂赚万元的奇迹,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创业路上的一束光。

有了卖爆闪光灯的成功经验,在重阳节,周李波又准备了大批孔明灯。他拿货的价格在2元左右,然后以10元/个的价格出售,那个年代的10元并不是小钱,但是他有自信能复制闪光灯的成功。

周李波在夜市入口点了十几个孔明灯,让它们飘在空中,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时,他还准备了很多许愿纸,上面的文案契合很多人的心声,比如“我要赚很多钱”“我明年要当爸爸”等等,他卖的不仅仅是孔明灯,更是人们的梦想和情绪价值。这一创意让他的孔明灯生意同样卖爆。

2001年,他在夜市门口开了一家精品店,然而,由于三峡移民导致夜市迁址,客源大幅减少最终也只能无奈关闭。

精品店的失败,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周李波回到了起点。但这次失败,让他学会了市场的无情与经营的不易,也为后续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2002-2003:与豆干初结缘,实战处处是困难

周李波是邵阳的人,他一直想把老家土特产比如豆干卖到广东去。他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拿了一些样品到广东去询问行情,了解这些土特产在广东能卖多少钱,能赚多少钱。经过调研,他觉得这是一个有机会的项目,于是他决定开始行动。

从进货开始,就遭遇不少困难。他从广东到长沙坐绿皮车,下车后发现钱包被偷,所有现金都没有了。为了谈合作能体面点,他去银行取钱然后到高桥市场买了一件几十块钱的西装。可是西装的质量很差,在别人店里面的时候,西装背后就裂开了,这让他非常尴尬。但也没钱再买衣服,就穿着裂开的西装在高桥市场里逛。

终于找到合适的产品,也谈好了合作,他就安安心心回去了。当时对方骑着摩托车,送他去酒店,他直接说要找一家最便宜的旅馆,20块钱一晚的那种。回去后打电话催对方发货,但对方一直各种理由不发他的货。后来周李波也知道了,是因为对方看到他年龄小,又瘦、又穷,看上去不像老板就没把他放心上,这件事又给他上了一课。

于是,他又坐车绿皮车来到长沙。这次他学聪明了,事先了解了高桥大市场旁边的几个大酒店,并且牢牢记住了名字,当对方问他住哪的时候,他随口就说出了一家大酒店的名字。谈好生意后,他一直等到对方发了货才回广东。当收到货时,他很兴奋,拿着样品,想象着终于可以大干一场。

但现实再次给了他沉重打击,拿着样品到处去推销,可是到哪里都说:“麻辣呀,不要不要,我们太多了。”吃了一天的闭门羹,他开着车,拉着货,居然一分钱都没有挣到。

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勤奋地拜访客户,过了几天,终于生意开张。不过由于是小厂进货,出现了断货、品质等问题,这让他的生意没法按照计划顺利开展。

2004年:大厂合作豪赌,第一桶金的转机

周李波觉得产品还是得找最好的,于是他找到一个知名大厂,老板娘告诉他,他们是要现金拿货,而且如果没有卖掉是不退的。周李波毫不犹豫地回答:“老板娘,你放心,没卖掉,也是我的。”他千方百计一定要拿到这批货。当时的商业模式是物流代收货款,他其实并没有钱,但是他还是摇大旗,敲大鼓,让厂家相信他有能力。货到后,他四处找朋友借了几万块钱,才把货拉回去。

和自己想的一样,这批大厂的货非常好卖,不多久就卖疯了。他通过这次销售,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为他后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更加坚信品质和品牌的力量,只有好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而好品牌拥有无限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2005年-2007:代理商的创新革命,面包车上的新征途

周李波在作为传统经销商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经销商都是拿货,然后一车一车地去卖,这种方式不仅累,而且效率极低。如果客户要最里面最下面的货,半车货都要卸下来,厢式车厢的环境也非常恶劣,特别是广东的夏天,经常是40度的高温,车厢内温度更是达到了50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经常是汗流浃背,满头是汗,眼睛和嘴巴都不能打开。他意识到必须要改变这种模式。

于是,他买了一辆面包车,车上带好样品,可以随时给客户看样品,确认好后,第二天再送货。这样一来,一天可以拜访十几个客户,而且以前拉一车货出去,可能要拉半车货回来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他通过这种创新的送货方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车厢翻货找货的痛苦,也让自己的生意更加顺利。

当时他住在惠州,为了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错开早高峰,先开车去东莞或深圳,去拜访最远的客户,然后再往回走,依次拜访更一点的其他客户。这样逐渐将渠道遍布东莞、深圳、惠州等地。

通过努力和创新,他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他找厂家拿货时,缺货和品质问题还是比较多。当时有好几个产品卖火了之后,都没有货了,这让他的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意识到必须要把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让自己的心更踏实。从此刻开始,周李波萌生了自己做好产品的想法。

2008至今:沉淀回乡创业 ,乡乡嘴的诞生与崛起

2008年,周李波决定回老家建厂,开始了乡乡嘴的故事。

当时他对产品研发不懂,只是凭借着一股热情和傻劲,成天泡在车间一批一批的研发和试吃。在做产品过程中,他确认了一个简单但是重要的点,好产品就是要用好材料,要舍得下成本。于是,他的产品原材料和辅料能放多就不放少,完全不计成本地只想做好产品,市场反响没有辜负品质,做出来的豆干产品直接就爆火了。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站在行业的视角,看到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在2019年又建了二厂。

他的目标是要把乡乡嘴做成一个世界级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味。

他不仅追求产品的质量和销量,还打造了一个透明工厂、网红工厂,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乡乡嘴成为一家有温度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员工关怀、社会责任和产品品质等方面都能做到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引领未来。

周李波用一股傻劲和满腔热情,在家乡的土地上种下了乡乡嘴的种子。从豆干的意外爆火,到二厂的建立,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

乡乡嘴,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他梦想的载体。

2024年:乡乡嘴的厚积薄发,沉积的实力与绽放

过去十几年,乡乡嘴都是在练内功,抓品质,做产品创新,没把精力花在对外宣传上。和K的一次偶然直播连麦,让乡乡嘴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投资3亿余元自建医药级制造标准的网红透明工厂,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方,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设立了卤味研究所与博士工作站,多达50余人的研发团队,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及新型专利技术,是湖南科技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产学研科研合作基地、邵阳学院校企战略合作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企战略合作单位;公司通过ISO22000及HACCP管理体系认证,是豆干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产品获得多个奖项,如国际美味奖等;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幸福企业”。

乡乡嘴的硬实力,是周李波带领团队多年努力的结晶。

秉持文化第一,经营第二的原则,强调员工在喜欢、热爱、快乐、幸福、等、信任、利他、互助的氛围中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司设立爱心基金会,已累计捐赠50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事业、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设立特色的阳光驿站、服务驿站、商务驿站、休闲驿站、快乐驿站、解压驿站、能量驿站等十大驿站,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这些驿站不仅关注员工的工作需求,还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让每个员工和在家一样舒适。

乡乡嘴的温度与企业文化,已是周李波与团队伙伴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

乡乡嘴与创始人“拖鞋老板”周李波在抖音的意外走红,既不是偶然也不是计划,只是一个企业家认真耕耘十几年后开的花,是一个为梦想奋斗一生的故事。

毕竟,谁不喜欢真诚又炽热的灵魂,谁又不喜欢真正有品质又用心的美食呢。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爱上海信H55E72A就是这么简单
培养一名航天员到底有多难?
全新光学设计 永诺将推出新款50mm f/1.4
4月MPV:市场“换血”高端走俏 宝骏730需自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