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抖音发布系列非遗纪录片:寻找“神仙”的手艺人 让千年非遗复活

来源:新众网 2020-01-17 11:06:37
A+ A-

  山间雾霭重重,等了许久才消散开去。潘仕学一路往上,跑去一户又一户人家,询问“八仙过海的去处”。他在想一个问题,“八仙过海”去哪儿了?在抖音首支竖屏非遗纪录短片《走失的神仙》中,无论他怎么翻书,都找不到“八仙过海”的图案,只能去父亲曾经打银的寨子里打听打听。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是中国银匠之乡,也被称为“银匠村”。明清时期开始,苗人在此世代打银器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潘仕学是雷山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他想给儿子打造一顶童帽“八仙过海”,保佑儿子平安长大。

  “八仙过海”是苗族历代口耳相传的银饰技艺,神仙的式样和构造记载着苗族的文化和迁徙历程。将银子熔炼、锤揲、錾刻、模压、掐丝、镶嵌、抛光,经30道工序,雕出花纹,作出神仙,细心安放于幼孩帽上作为帽花,可保孩子健康、聪明。但他发现,这项世代传承的苗族手艺找不到了,神仙们,走丢了。

  刚从地里背着锄头回来的大哥说,“现在不会了。”戴银耳环的嫂子想了好一会儿,“已经太久了,以前有。”

  曾经,走进村寨便能听见叮叮咣咣的打银声,那是这个“银匠村”里最动听的交响乐。但手工银饰锻造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赚不到钱,近些年来,银匠村里没了银匠,有些手艺渐渐失传。潘仕学本人也于2007年离开家乡,前往凯里学习制银。

  直到2017年底,为了照顾母亲,同时继续发展自己坚守十多年的银饰事业,潘仕学和一群年轻人决定返乡成立银饰技艺传习基地,希望能够找到方法带动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找回丢失的制银技艺。但雷山地理环境闭塞,苗族银饰和苗族文化依旧难以走出大山。这,让潘仕学和村里的同辈们一筹莫展。

  不往前走,就要被淘汰。潘仕学要带着手艺往前走,他不能接受淘汰。对他来说,苗语、服装、苗银,不仅是传统,更是民族的印记。他不介意使用最新潮的元素,先进的工具,把苗族银饰和苗族文化传播出去。

  2019年4月份开始,抖音的扶贫项目“山里DOU是好风光”在雷山开展工作,通过对新媒体使用、内容创作和运营等方面培训,帮助当地苗人通过抖音获得收入。潘仕学积极响应,成为最认真、最主动学习、使用抖音的学员之一。

  “山里DOU是好风光”的老师给予他一对一指导帮助他找到了新的内容定位。从那以后,他开始出镜,并加上解说,完整地呈现了一件银饰产品的制作过程。就这样,潘仕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手艺人,变成了讲故事的银匠。他想让大家认识到,他所做的不仅是精美的银饰作品,更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承。

  这点,他确实做到了。一条又一条带有民族特色的视频,吸引了七万多粉丝的注意,获赞量达几十万。越来越多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问他,怎样才能购买他的银饰作品。经过一番努力,他在抖音上开通了店铺。至此,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仅2019年6月到8月,他就带动销量6万多。

  随着抖音订单越来越多,潘仕学一边招收贫困户学徒加入银饰制作,一边号召更多银匠返乡投入手工制作。同时,还开设了银饰制作体验活动,先后有60多位粉丝来到麻料村体验银饰制作,这其中包括外国抖音用户。粉丝们在体验完学习制作银饰后,还会购买其他的银饰送给自己,送给亲朋好友,这极大带动了银饰的销量。

  昔日的“银匠村”渐渐热闹起来,年轻的银匠也越来越多,那一刻潘仕学觉得以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2019年12月,潘仕学仍然没有找到完整样式的“八仙过海”,不过他还在继续寻找其他走失的神仙,让千年非遗重焕生机。

  据了解,为帮助雷山更多非遗、美景走出大山,“山里DOU是好风光”还在当地培训了276名新媒体人才,帮助他们掌握抖音拍摄运营技巧,从而持续传播贵州之美。截至2019年11月,#雷山DOU是好风光#挑战赛传播量达2.5亿次。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