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冬奥花样滑冰比赛服,从设计到上身需要了解音乐、调研、设计、制作、装饰、陆上试穿、冰上试穿等多个环节。花样滑冰比赛服兼具艺术性与运动性能的特殊服装,在‘好看’的同时,还要求面料轻盈、运动伸展性能好,以完成难度系数高的动作。”3月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项目总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提高科技含量,对标国际前沿,刘莉带领团队春节后就紧锣密鼓继续开展攻关工作,全面提升国家集训队的服装装备水准。据介绍,该项目2019年由北京服装学院牵头,并有众多高校及企业联合参与攻关。涉及纺织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和体育科学等学科领域。
刘莉表示,针对冬奥会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气候环境条件,基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他们研发了适应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与生理特性的竞速与技巧类分项项目比赛服装,开发了适用于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服装的减阻、防护、热湿舒适高性能服装。实现了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和服装技巧类项目的创新。
“对于运动员来说,若速度能够提高0.01秒都是相当宝贵的。”刘莉说,针对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竞速类项目比赛服的综合减阻问题,我们根据中国运动员体型、技战术特点,着重在“快”上设计,解决多参数耦合条件下冬季运动竞速类比赛服装跨尺度协同减阻机制。目前最新研发成果速滑竞速服,经过风洞测试了56种比赛服结构、122种减阻面料。例如,高山滑雪服装在32m/s风速时的综合阻力明显优于先进国家同类赛服水平。
而训练比赛过程中,服装装备一定要有“护”的性能。由于冬季运动项目速度高、环境复杂,运动员损伤风险较大,主要有冲撞和刺割两类损伤。为攻坚这一课题,研究人员在最新研发的比赛装备里,如高山滑雪训练防护服中,采用了新型柱状阵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为运动员量身定制,可以有效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穿越旗门时的抽打伤害。短道速滑比赛服则整体使用防切割面料,全面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同时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功能。“暖”也是冬季项目的普遍需求。要让所有冬季项目的赛服都能暖和,项目团队想出了两种途径:提升纤维保暖率;主动加热技术,把电能量转化成热量。花样滑冰比赛服则绽放出了多姿多彩的“美”。据刘莉介绍:“我们每一件衣服都是根据音乐主题、舞蹈设计、融合服装高级定制元素、按照运动员身体尺寸定制。目前正探索融合中国传统技法,充分传达中国文化,展现‘四个自信’。”
据了解,目前刘莉团队多次为国家花样滑冰(集训)队双人滑、男单、女单、冰舞项目的22名重点运动员提供比赛服,设计方案424套,制作比赛服70套,表演服99套,助力运动员们取得了多次世界级比赛的18块奖牌(含金牌)。相关比赛服2019年度在国际最大主流花滑论坛Golden Skating中获评“最佳比赛服”。
女子单人滑运动员陈虹伊的妈妈多次感激地对研发人员说:“你们设计的服装太美啦!”体验过比赛服的运动员们也纷纷表示,“目前的比赛服设计调研更充分,剪裁上更能展示中国选手的体型,符合技战术特点,设计也更精致,并且蕴含着东方文化底蕴。”(记者 华凌)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