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象过,一个看不见的人,如何通过手机上网。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有1700万视障人士。因为看不到手机屏幕,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刷脸难、支付难、验证难等诸多障碍。一些视障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会遇到一些障碍,但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开发者已经注意到他们。
把手机举到耳边,手指划过屏幕上一个个App。靠声音和读屏软件的辅助,定位屏幕上App的位置,轻点手指打开,一步步进入相应界面,继而点击听新闻、听音乐、购物等按钮……视障人士想要上网获取信息、享有服务,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但凡有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对此充满学习和探索热情,这种热情甚至超过常人。这是因为对他们而言,互联网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能帮助他们足不出户获取最新信息,使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
视障人士存在一定的视力障碍,但他们不是社会的“另类”,而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理应平等享有社会资源。努力让互联网的便捷惠及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所有人,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地理解、交互和利用信息,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由此而论,一些读屏软件因弹出广告而无法正常继续,一些App上重要按钮无法被视障人群找到,一些App登录验证时,需要拼图、选择图像或者刷脸,让视障人群无从下手……凡此种种不仅是研发设计上的考虑不周,而且是人文关怀上的欠缺温度,应尽快设法改进。
2020年,工信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建设方案》,国家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打通“互联网盲道”,让视障人士等重点人群享有“信息无障碍”的努力,值得点赞。
打通“互联网盲道”不能单兵作战,必须调动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平台、企业等各方积极性,确保“互联网盲道”覆盖面更广、质量更高、使用更便捷。此外,还应警惕“互联网盲道”铺建一铺了之、流于形式。
以往一些地方的盲道等设施经常被占用,有的盲道中间竖着电线杆,有的是断头路,有的甚至通向危险的所在……只注重“有没有”的形式,忽视“好不好”的效果,本质上还是一种对视障人士的不友好、不重视。在“互联网盲道”建设中,建议国家层面从一开始就明确责任,让相关部门、平台、企业切实承担起铺设并管好、用好“互联网盲道”的社会责任。
中国的视障人士多达1700万人,平均不到100个人中就有一个视障人士,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相关平台、企业在软件开发、运营、管理中充分考虑广大视障人士的使用需求,服务好这个重点群体,本身也符合市场逻辑、经济规律。视障人士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的色彩,却能听懂这个世界的声音;他们看不清周围人的面庞,却能感知你我的温暖。我们应尽快为千万视障人士铺好“互联网盲道”,帮助他们打开互联网新“视”界,方便他们正常生活,努力消除信息鸿沟、弘扬现代文明、传递温暖之光。(作者:李思辉)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